功德林原是一座始建于金代的古刹,旧称“石佛禅林”,位于京城的德胜门外。
清朝时,功德林成了粥厂。清末,到了宣统年间,功德林成为一个规模很大的劳改场所,号称模范监狱。
民国时期,功德林依然作为监狱,并更名为“第二监狱”。

一九四九年初,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军管会的军代表在接管功德林监狱时,在监狱后院一棚子里发现了一金属绞刑架。协助办理交接的旧狱警说:“这个绞刑架曾绞害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
建国后,功德林监狱改为“战犯管理所”,专门关押、改造重要战犯。先后有上百名国民党被俘高级将领在此接受“教育”。如:黄维、王耀武、宋希濂、廖耀湘、郑庭笈、陈长捷、沈醉、康泽、董益三等人。
在功德林接受“改造”的,还有杨振宁先生的岳父杜聿明。
杜聿明是抗日将领,国军中将,黄埔系骨干。抗战时期,他在昆仑关战役中,指挥军队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
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战役中,担任国军徐蚌战场副总司令的杜聿明所率各部全军覆没,杜聿明本人也被解放军战士活捉。
之后,杜聿明被送往功德林管理所接受“改造教育”。
杜聿明在监狱接受“改造”期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教授亲自到功德林会见、探望亲家杜聿明。两人谈话时,杨武之提出一个请求,让亲家杜聿明喜忧参半。
事情是这样的。
杜聿明与夫人曹秀清共育有三男三女。大女儿是杜致礼,二女儿是杜致义,三女儿是杜致廉;大儿子是杜致仁,二儿子是杜致勇,三儿子是杜致严。
1950年8月26日,28岁的杨振宁和23岁的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
杜致礼结婚时,她的父亲杜聿明正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而她的母亲曹秀清则在中国台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杜致礼与父母一度处于失去联系的状态。
一九五七年,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传来后,他的父亲杨武之立即赶到了功德林监狱,会见、探望亲家杜聿明。
杨武之是非常有名的数学教育家,是我国现代数学的先驱者之一。华罗庚曾说:“带领我走上数论道路的是杨武之教授。”
杨武之、杜聿明见面后,消息在战犯管理所传开了,不少人都祝贺杜聿明,说他有了这么一位国际知名的学者亲家,以及有了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婿。
这本来是令人高兴的事,但不知怎的,杜聿明却背上了包袱,很苦恼,喜忧参半。
狱友廖耀湘注意到这事后,询问原因。
杜聿明思索再三,实话实说:“武之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知识分子。他获知儿子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他十分高兴。特别给儿子和儿媳写了两句话‘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这次他到这里探望我的目的,不是为了儿女亲家的私事,而是出自他爱国主义的大事!”
杜聿明继续说:“杨武之先生很希望女儿、女婿能回国,为国家服务。为了让儿子回国,他这次特意到功德林监狱会见、探望我。他这一方面是为了探望亲家,另一方面也是请我出面,劝说我女儿、女婿回国。”
杨武之提出一个请求,他希望杜聿明这个父亲、岳父,能动员女儿、女婿回国,为国家服务。
廖耀湘说:“这是好事啊,那你就写信动员女儿、女婿回国啊。”
杜聿明说:“我也很高兴,希望能与家人团聚,更希望女儿、女婿能回国效力。但我喜忧参半。因为目前我尚在囹圄之中我考虑到各种原因,以及对女儿、女婿的思想情况一无所知。而大家又一个劲地为我祝贺,上级领导上对我的期望也很大,可谁又知道我正陷入苦恼之中。请你为我考虑一下,要怎么才能使我心之所安。”说着,几乎要掉下眼泪。
廖耀湘等狱友见杜聿明愁得几乎落泪。于是,大家探讨后,一起开导杜聿明。
大家说:“老杜,你为难啥?这是好事!你应该写信。抗美援朝大胜,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咱国国际地位空前地提高。目前,国内建设成就中外皆知。像这样的大好形势,你女儿、女婿不可能不知道啊?你争取他们回国,为祖国做贡献,为建设祖国、造福于六亿人民以至于子孙万代,又有什么不好呢?你争取他们回到祖国人民的怀抱中,这才是最可靠的生活出路和远大的前程……”
经大家这么一说,杜聿明豁然开朗。
不久,杜聿明与亲家杨武之第二次见了面。
与亲家见面后,杜聿明立即向上级首长写了报告,并订了《画报》按期寄到美国,以供女婿、女儿阅读,希望他们能多了解祖国建设的新貌。
之后,杜聿明还以岳父的身份给女婿杨振宁写了一封言简意赅的祝贺信。内容是: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杜聿明即草。”
杨振宁收到信后,十分激动,他立即给岳父回信,并寄了一只最新式的原子表送给杜聿明。信中,他向岳父表示感谢,并说:“岳父的关怀使我很受感动。”
1971年夏,杨振宁和妻子杜致礼回祖国访问。并拜见了他不曾谋面的岳父杜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