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连中三元,他是宋朝一代名相,比奸臣还奸,整小人手段高明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考取功名大多是为了能在朝堂有一席之地,但官场沉浮,想要仕途顺利就得学会处理好与帝王同僚以及下属的关系,倘若没有这个能力,最后怕只会落得个下场凄凉。

因此,古人向往在官场有所作为,但又惧怕遭到小人陷害,为官之道可谓是难矣。不过,对于北宋王曾来说,这似乎是小菜一碟。

连中三元,他是宋朝一代名相,比奸臣还奸,整小人手段高明

连中三元的青年才俊,门第不俗的官宦二代

对于王曾,真正让人佩服的,一定是他那顺利的科举之路。纵观宋代几百年,也没有几个人比的上他。他在解试,乡试,殿试里边,都是第一名。卷面功夫,无人可及。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拿到考卷,倚马可待。这样的能耐,也让许多人真心佩服。相传,王曾出生的时候,天色就发生了异变,父亲祷告庙宇,老方丈告诉父亲,他家里将有文曲星转世。后来,王曾的本事,也验证了这一点。

连中三元,他是宋朝一代名相,比奸臣还奸,整小人手段高明

能够高中榜首三次,在殿试中依旧取得第一,这样的本事,确实厉害。他也是古往今来中,非常强悍的状元郎了。不过,他真正令人羡慕,还是因为年轻。他中了状元,也才刚刚二十多岁。青年才俊,当之无愧。

同时,他出身不俗。父亲就是一代名吏,手握实权,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二级官员。他父亲为人宽厚,受到各方势力的拉拢,同僚官员也敬重有嘉。王曾母亲,是著名将领之女,外祖父威震一方,受皇室器重。故此,王曾的背景较为出色,在青年新人中十分突出。这样一个学富五车,有背景深厚的官场新人,自然是倍受推崇,他的仕途道路,一帆风顺。

不到十年成为副宰相,妙计整倒了奸臣宰相

王曾仕途顺利,受人尊敬,也有许多钦佩的知己。他继承了父亲宽厚带人的风范,不与人争名夺利。他才华卓越,冠绝文臣之首,本事令人心服口服。青年出道,却没有那种锋芒毕露,处处忍让,道德高尚,这样的年轻人,难怪老前辈都要拉他一把。不到十年,王曾就一路高升,先后出任地方大吏和监察御史,还得到了皇室认可。之后,群臣力荐,成为了副宰相。不到十年,他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朝廷二把手。

连中三元,他是宋朝一代名相,比奸臣还奸,整小人手段高明

不过,宋仁宗即位后,他很快面临了严峻的政治形势。一向和他不相互侵犯的宰相丁谓,突然开始排挤他。原来,丁谓心狠手辣,一心想要霸占朝廷,作为重要内阁成员的王曾,已经阻挡了丁谓提拔心腹。二人权力也是暗自争斗。当时,宋仁宗只有十几岁,这样一个孩子,处理政务,压根就没有经验。因此,太后垂帘听政,辅助政事。宰相丁谓看准了时机,想要好好拉拢人马,培植心腹,让自己的势力更加扩大。为此,他拉拢了太监雷总管,二人一前一后,忽悠太后和年幼皇帝。在朝廷中,百官不敢与丁谓争锋,一时之间,乌烟瘴气,朝政耽误。

王曾有着自己的是非观,他对于丁谓也是非常不满。只是遗憾,自己势单力薄,无力扳倒这个大奸臣。不过,他有着韬光养晦的谋略,深知以进为退。他明面上,放弃官位,空有虚名,将自己的权力分发下去。看到丁谓,也是一心宽容讨好。实际上,他绵里藏针,暗地里搜罗证据。为了让丁谓放松警惕,他还主动放弃了进宫的机会,从此不再上朝。由此一来,朝廷上,文武百官,莫不以丁谓马首是瞻。丁谓人马,也是很快充斥朝中,丁谓势力越来越大。

当然,王曾这些做法,就是要麻痹丁谓。他在立场上,坚定的推崇丁谓的做法,让丁谓把他当做自己人。私下里,却调拨丁谓和朝臣的关系,寻找证据,联合大臣。终于,一切准备就绪。他要进宫告状。为了不让丁谓察觉,他特地来到丁谓家中,邀请丁谓和自己一同进宫,谎称自己想要辞官回乡,希望太后允许。丁谓却生怕太后察觉自己罪行,故此就让王曾一人进宫了。

连中三元,他是宋朝一代名相,比奸臣还奸,整小人手段高明

在皇宫中,王曾立刻向太后罗列了丁谓罪状,将自己搜查的情报和证据供上。太后连夜召集丁谓,在宫中就将他拿下,丁谓一众党羽,也被控制。那些昔日大臣,更是一拥而上,纷纷痛诉丁谓的罪责,最后丁谓被处死,全家也是受到牵连。王曾这样的整人手法,也是高明。后世,还有人评价他,比奸臣还奸。不过,这可能倒是对他智谋的赞扬。

晚年提拔后辈,主动退出政坛

王曾晚年一直主持朝政,手上也是握有不少实权。不过,他对于皇室却非常忠诚,没有摆弄权力,培植心腹。相反,他倒是喜欢任用后辈,提拔贤才。作为文人出身,他重视科举考试中的人才选拔,更是一手带出了欧阳修这样的一代文坛领袖,这也是他做出的贡献。

连中三元,他是宋朝一代名相,比奸臣还奸,整小人手段高明

其实,王曾时常教育欧阳修等人,激励他们勤勉奋斗,不能有点成绩就沾沾自满。王曾更是例举了一代名臣寇准的例子。寇准深度皇帝喜欢,也建立了功业,可是后来还是被贬出京城。谁料,欧阳修却一针见血的指出,寇准是年纪老迈,却依旧没有退位让贤的意思,他霸占着权位,不肯松手,自然不得皇帝待见。

连中三元,他是宋朝一代名相,比奸臣还奸,整小人手段高明

欧阳修这番话,也是一下子提醒了王曾。他回到家后,连夜思索,想到自己年纪大了,还身居高位。面对繁重的政务,他也是难以维持。人老之后,也是应该退让了。一个月后,他主动请辞回乡,皇帝也是允诺了。后来,皇帝也是同时罢免了许多老干部,王曾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庆幸。王曾能够急流勇退,及时反省,看出皇帝意思,也是聪明至极,清醒理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