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宦官早在夏商时期就已出现,并与中国古代王朝相始终。在中国古代宦官发展历程中,其掌握财政权力并不肇始于唐,早在秦汉时期,宦官就已经掌握了一部分财权。
唐后期宦官的使职财权,指安史之乱以后宦官通过担任使职直接或间接在财政收支运行过程中掌握的权力。唐代宦官掌握财权上可追溯至武周时期,下至昭宗天复三年(903)朱全忠尽诛宦。在内廷御共中,宦官使职财权,包括内仓廪管理、官有庄宅及宫苑土地园林管理、马匹牛羊鹰犬蓄养管理、内廷修造、宫中器玩服饰造作、宫廷物资采买等相关财权。

仓廪管理相关财权
唐后期禁中置内库、内仓廪等仓库存放宝货、粮食等物资,此类仓廪多由宦官领使管理。笔者拟从宦官担任的琼林库使、大盈库使、如京使等相关使职入手,探究禁中库帑设置沿革、规模形制、收支运行等问题以及宦官在其中具体负责的环节。
内库是设于禁中、存放皇帝私财之库帑。关于内库管理之人,唐前期内库本为内侍省所掌,大盈、琼林二库作为皇帝私库,自设立以来也一直为宦官所管理。按此,内库管理权操之于宦者之手,外朝大臣不得知其中丰俭盈虚。
既然大盈、琼林库使为宦官所掌,我们可以从此二使的职能入手考察宦官所掌内库相关财权。首先是库藏的管理出纳权。大盈、琼林库使管理内库库藏,并有下属执持公牍,专门负责记录库藏,如能做到曾无滥恶,便以为能。此外,还掌库藏出纳,以供进御之需。
其次,内库使职当还有管理仓舍建造之职权。其三,琼林库使还有管理所属作坊和工徒之职。宦官通过担任大盈、琼林库使主要掌握了内库库藏管理出纳、仓舍修造等权力,琼林库使还负责管理下属作坊及工徒,进行金银器加工。而并未见宦官管理内库收支运行之记载,宦官当不掌内库收支调拨权。
仓廪管理相关使职还有如京使。史料中所见唐后期如京使、如京判官都是宦官,如京使司当为宦官所掌,并在内廷设有固定的事务机构。
京使当掌仓廪出纳之职。唐代如京使掌管的应是内仓廪,位于唐西内太极宫中。另外,元和时还有设内仓使,并由宦官担任。考之长安城内诸仓廪,此内仓很可能就是内仓廪,开成时之如京使或是由此西京内仓使改名而来。
土地园林相关财权
内诸使司系统之下宦官负责管理的土地主要有宫苑皇家园林以及天下官有庄宅,归属皇室所有。宦官被委派担任的内庄宅、总监、内园、栽接等使,故宦官也拥有此类土地园林管理相关财权。
唐后期官有庄宅土地等产业管理主要由庄宅使负责。宦官担任内庄宅使,又掌握了哪些财政相关职能呢?加藤繁曾对内庄宅使之职能进行了考证,认为其主要掌管官有的别庄、第宅、田园等,此类庄宅来源于政府收买、没收,地方献纳和继承前代所有,具体用途则是朝廷自用、喜舍、下赐、出租等。
第一,内庄宅使负责收取官有庄宅土地店铺等产业租税。庄宅使司将所辖庄宅店铺等产业租赁给百姓,收取租课,由百姓经营求利。而庄宅使之管辖范围并非一成不变。
内庄宅使原本综理天下官庄宅土地之租税,元和十五年(820)以后,管辖范围缩小至京兆、河南二府,且朝廷在此二府常设庄宅使及办事机构。另外,庄宅使司产业所欠租税多见于唐后期赦文之放免中,说明其已经成为唐后期政府之固定收入。
第二,内庄宅使负责京城、同州长春宫等地官有庄宅产业的修筑、收管、鬻卖等事。庄宅使司经营着数额不小的庄宅钱,其来源很可能是官有庄宅土地之租税收入,而该钱用途之一则是充作京城官有庄宅建筑收买及修造之费。
而据贞元四年庄宅使修筑京城诸街坊墙事、元和年间修兴唐观事,可知官庄宅修造费用也并非完全出自庄宅钱,还有出自两税、征敛百姓所得、皇帝赐钱等。除京城外,同州长春宫庄宅修造也归庄宅使所管。
第三,内庄宅使还曾负责收市民女,即收买民间女子以充后宫。开成元年内庄宅使有负责收买民女,而这实际上超出了其原本职务范围。庄宅使收市民女仅见此一条史料,其究竟是被临时差遣还是固定负责此事,尚且不能确定。
畜牧业相关财权
内诸使司系统下,宦官还有以领使负责马匹、牛羊、鹰犬等蓄养管理事务,从而掌握畜牧相关财权。
按照马匹生长阶段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在牧马和役用马两类。内诸使司系统下的御马多为诸监牧上缴之役用马,主要由闲厩、飞龙、小马坊等使负责管理。飞龙使自设使之初就由宦官担任。
万岁通天元年(696)至代宗以前飞龙使仅掌飞龙厩马,代宗以后其侵夺闲厩之职,统管御马。据这些宦官墓志中的记载,可知飞龙使负责饲料管理、调驭马匹、巡视马栈及厩苑牧马之地等事务。
飞龙使还管理其下监牧马匹生产及牧场租税。飞龙使不仅负责马匹使用环节,还直接管理监牧马匹生产及购买诸事宜。飞龙使还掌管已停费诸监牧之地租。唐后期飞龙使职权之发展不仅体现在使役马管理范围的扩大,还体现在职权延伸至马匹生产环节,直接以度支所送经费管理下属监牧产马市马诸事宜。
唐前期牛羊蓄养供御事统归太仆寺管辖。至贞元末牛羊畜牧尚归监牧使统管,还未独立出来设专使管理。唐后期设有牛羊使,专管牛羊畜牧。牛羊使实际掌握原典牧、沙苑监之职,收纳牧管诸监牧送到之牛羊,以供御膳、祭祀等需要。牛羊使既有牧管牛羊之职,其下亦有牧场。
五坊,指雕、鹘、鹰、鹞、狗五坊,五坊使即专门管理此类鹰犬的使职。五坊使与闲厩使之间当有特殊关系。唐前期任五坊使者必任闲厩使,五坊使当为闲厩使所兼任。关于五坊使的身份,安史之乱以前五坊使未见有宦官担任。至德二载(756),李辅国以殿中监兼领闲厩、五坊等使,是最早的宦官任五坊使之例。
五坊使主要负责搜集、驯养五坊鹰犬等以供时狩。具体来说,首先五坊使有于京畿搜捕鸟兽之职;其次五坊使负责饲养和训练鹰犬;五坊品官还负责放养鹰犬。
手工业相关财权
唐前期内廷百工技巧、土木修造等事务主要归少府、将作监负责。唐后期内诸使司之下,宦官通过被委派担任武德、中尚、内作、尚食、染坊、酒坊等使职侵夺原少府、将作之职,掌握了器物杂作、内廷修造、供膳织染酿酒等事务。
后唐武德使本掌宫中杂事,属内诸使司之一。以此推之,唐代武德使很可能亦是管理宫中杂事的内诸使司之一。史料中所见武德使均为宦官,该使当多由宦官担任。
皇帝及官员丧葬用器当由五作坊制作,并归武德使所管。,武德使当还有负责乐悬之器。而在唐前期,乐悬簨虡、丧葬仪制、诸司什物等由将作监左校署负责制作,武德使很有可能是侵夺了原左校署之职能。
唐后期内诸使司系统之下,宦官还有通过担任尚食、染坊、酒坊等使掌握内廷供膳、织染、酿酒等手工业相关事务管理权。唐后期天子膳食之供应主要由尚食使所掌,该使由唐前期殿中省尚食奉御设使而来。德宗建中末兴元初当已有尚食使之设。
尚食使分内外很有可能是指殿中省下殿中少监专知尚食与内诸使司之下宦官尚食使分掌尚食局事务。而到了武宗时,尚食使不再分内外、且由宦官充任,很可能是此时内尚食使已经完全侵夺了殿中省之职权,即供膳事务完全由宦官所掌。
总之,宦官掌握的事务涉及皇室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内诸使司系统之下宦官实际上包揽了皇室消费支出相关财权。宦官作为天子家奴,本职工作就是为皇室成员提供服务,对皇室消费需求最为了解,又受到皇帝的亲近信任,相较于外朝官而言出入禁中更为便利,因此由宦官领使接管宫廷消费相关事务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