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场事变,导致东北军将领倾向蒋介石,张学良错失被释放的可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2日,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承认共产党谈话,这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但此时为战线建成付出了汗马功劳的功臣之一张学良此时却被蒋介石软禁。

谁也没想到,本可以被释放的张学良却是因为一场事变失彻底失去了自由的可能,甚至连自己的东北军也倒向了蒋介石。

一场事变,导致东北军将领倾向蒋介石,张学良错失被释放的可能

战和两难,摇摆不定

1936年,战火的硝烟飘荡在神州大地上,日本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东北的局部战争愈演愈烈,全面战争的号角即将吹响,但国内的内战却仍未平息。

1935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结束,胜利会师。同年9月,蒋介石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张学良的东北军遵从号令入陕甘剿匪。

1936年12月12日,在与红军领导层充分交流了意见和态度后,深切的认知到抗日乃是当今第一大要事的张学良决心进行“兵谏”,联合杨虎城扣留了督战的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一场事变,导致东北军将领倾向蒋介石,张学良错失被释放的可能

12月25日,被逼无奈的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留香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虽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已经有了雏形,但作为事变的主导者,东北军的领袖张学良却在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后被扣押,东北军群龙无首,内部纷争激烈。

彼时的东北军分为两派,一部分是以中下层军官为首的少壮派,一部分是以东北军上层为首的主和派。

一场事变,导致东北军将领倾向蒋介石,张学良错失被释放的可能

少壮派认为,应该立即放回张学良,否则将与南京政府开战。而主和派则在战与和间摇摆不定,并倾向于和谈,因为东北军与中央军战力十分悬殊,倘若轻起战端,毫无胜算。

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者,中央红军则认为,当即要务是如何抗日、对抗外敌,而不是进行内战,因此不愿参加对蒋作战。

受到了红军的影响,东北军高层领导人的想法逐渐清晰,但这却迎来了中下层军官的反对与密谋。谁也想不到,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后,又一场暴风雨即将袭来。

一场事变,导致东北军将领倾向蒋介石,张学良错失被释放的可能

少壮密谋,发动政变

1937年2月1日夜,东北军少壮派的几位领导者受到了召集来参加会议,而会议的内容是——干掉主和派,掌控东北军,营救张学良!在此时看来无比荒谬的想法却赢得了几人的支持。其实事情的出现早有苗头。

2月1日清晨,受蒋介石命令来调解西北问题的东北军将领于学忠被东北军特务团包围,而中共方面前往潼关进行妥协谈判的李克农也被少壮派军官拦在了城门内,不让出城,后在东北军高层将领何柱国的威胁下才被迫撤去。

于是当夜,认为东北军高层将领“软弱、妥协、无能”的少壮派等人决心用武力进行反抗,而这也是灾祸的开端。

一场事变,导致东北军将领倾向蒋介石,张学良错失被释放的可能

2月2日,东北军发生政变,连长宇文俊等人突入王以哲家中将卧病的王以哲枪杀,史称二.二事件。此时正是上午,在击杀了王以哲后,东北军少壮派开始继续在城中搜索目标,以图消灭主和派,“营救”张学良。

最终,少壮派枪杀了宋学礼、徐方、蒋斌等将领,何住国因躲入杨虎城公馆内幸免于难。值得一提的是,在找到了于学忠和东北军参谋长董英斌后,少壮派强令两人下达让东北军全面出击中央军,营救张学良的命令。

一场事变,导致东北军将领倾向蒋介石,张学良错失被释放的可能

但于学忠却哭着解释:“你们闯下大祸,我的部队远在甘肃,西安城外的东北军我是指挥不了的。”此时几人才隐隐觉得苗头有些不对,但祸患已经酿成,再也难以收尾。

政变结束、王以哲被枪杀后,前线的东北军将领都出离愤怒,并有唇亡齿寒之感。同时,少壮派的年轻军官根本无力取得指挥权,除了得到部分士兵和将领的支持外,东北军内部其余人并不认同他们的想法。

一场事变,导致东北军将领倾向蒋介石,张学良错失被释放的可能

结局惨淡,军队分裂

此时的东北军已隐隐有分裂的迹象,部分东北军将领甚至甚已经开始联系南京政府,准备投诚。2月3日,政变结束的第一天,东北军骑十师宣布倒向南京政府,紧接着东北军106、105师也宣布倒向南京政府。

城头变幻大王旗,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事态就急转直下,而这都是因为一场错误的政变和流血引起的。

与此同时,东北军105师向临潼开进,而其余东北军的军长、师长等人夜纷纷响应,称要将政变的少壮派全部杀绝。

一场事变,导致东北军将领倾向蒋介石,张学良错失被释放的可能

但这还不是结束,二.二事件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远比几人想象的要更大,已经建立起基本信任的红军与东北军因为二.二事件出现了裂痕,东北军高级将领不再信任红军,甚至认为政变是受中共指使。

杨虎城在政变过后心力憔悴,虽然极力劝解,但仍被前线的东北军高级将领误解,再难获得他们的信任。

随后,杨虎城麾下的十七路军被迫接受南京国民政府方面的收编,少壮派领导人孙铭九、应得田、苗剑秋等人逃走,被东北军通缉。于文俊被抓,剖心以祭奠被他枪杀的王以哲。

一场事变,导致东北军将领倾向蒋介石,张学良错失被释放的可能

少壮派政变彻底失败,并带来了无法挽回的遗憾——张学良彻底失去了被释放的可能,只能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城中。

而耐人寻味的是,孙铭九、苗剑秋、应得田三人在抗战爆发后无一例外的成为了汉奸,屠龙的少年变成了恶龙,并将他们的火焰对准了同胞。

事件的最后,中央军开入西安,随后,国民政府代表顾祝同开始与17路军、中共红军与东北军开始谈判。3月,东北军开始东调,17路军总指挥部被撤销,杨虎城被迫出国 。

一场事变,导致东北军将领倾向蒋介石,张学良错失被释放的可能

小结:

盲目的冲动只会招来祸患,战争也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带来更大的仇恨。本来东北军与17路军的联合是有可能在谈判桌上换来胜利,但因为一声枪响、一场政变,一切可能都消失,只剩下了两个字“战争”。

遇到问题是,只有进行多方面周详的考虑后做出的决定才能被应用,否则一时激愤下的想法更有可能造成恶劣的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