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满清统治二百多年,为何没能在各地推广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通过战争推翻一个王朝不难,但是治理好新的王朝却不容易,历史上因为治理不善而被取代的王朝比比皆是,清朝在统治广大的疆域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为满人当时人数不过数十万,而其统治下的广大内陆地区汉族的人口早已超过千万,想要在已经完善的语言文字基础上再推广新的文字和语言可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并且要从小抓起才有可能改变。但是满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最终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尽可能地和汉臣合作,依靠这些汉臣来协助治理天下。很多清初的著名大臣都是从明朝投降过去的,他们自然不会满语也不懂满文的写作,并且这群人数量巨大,想要在他们身上推广也是不切实际的。再加上清初各地战乱仍未平定,清廷此时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平叛上面,自然无暇顾及自己本族满语和满文的推广问题,一般情况下也是在同族之间使用,以及在规章制度等方面参照汉文以其记载保存。等到清朝的统治者想要推广也已经晚了,况且清帝们自己也崇尚汉族文化,并且继承儒家文化自居。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满清统治二百多年,为何没能在各地推广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满族的满文和满语情况

满语不是原来就有的,他也是在蒙古文字的基础上创设而来的一种文字。据清代史书满洲实录中的记载:在公元1599年时努尔哈赤为了加强民族的认同,提高民族的凝聚力,而下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位大臣将蒙古文字母借来创制满文。

他们最终通过改造把蒙古文字母改为无圈点满文,接着便颁布自己统治下的族人开始使用此种新文字,这也为后金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之后大臣达海更增补了12个字头,并于旧满文字旁边加以圈点,使满文更加完善,这种新文字被称为“新满文”,在地方通行。直到清军入关后在北京建立起了正式的政权,这一时期大多用满文发布诏、诰等,同时也成为奏报、公文、教学、翻译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其中顺治朝及以前多单独的满文奏折,而到了康熙、雍正两朝后,一般是满汉合璧类奏折居多,单独满文或单独汉文比较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用满语和写满文的人逐步减少,到公元1884年,此时全国使用满语的人数只有四万余人了。满语之后逐步丢失,但是直至清末,北京的某些下层还在使用满语,民国成立后才逐渐消失。

满清统治二百多年,为何没能在各地推广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满语和满语在清朝为何无法推广

首先从内部因素来分析,满清的统治者和贵族集团他们在清代前中期还是使用满文和满语的,但是他们也懂汉语和汉文,因为在讨论朝政时以及颁发诏书等时候,还是要使用汉文和汉语的,他们必须得懂。清朝的皇帝虽然一直提倡满族人要使用满语和满文,但现实情况却是满人不能不懂汉语和汉文,不让你在外地你都无法和人交流,更不要说治理地方了。并且清朝的统治者自己也都懂得汉语和汉文,在日常政务处理时也大多使用其处理公务,这就使得朝中的皇亲贵戚们学习满语的动力更不足了。

其次,清廷统治下的疆域很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还是汉人,要对其进行统治,必须掌握其文字和语言,这是基础,不然连话都听不懂还怎么统治。并且当时的科举考试等重大考试使用的文字也是汉文,所以要强行在地方行省推广满语满文是不可行的一件事情,这也是满语没有推广起来的最主要的原因。

满清统治二百多年,为何没能在各地推广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综上所述,在清代满语和满文没有得到普遍地推广是由内外两重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即使是统治者也要顺应当时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