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周末,在青山区乌素图街道长征社区内,优美动听的二胡独奏、飘逸洒脱的蒙古族舞蹈、气势磅礴的红歌一一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也博得在场群众爆发出的热烈掌声。这里正开展“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活动,表演者们均来自青山区乌兰牧骑志愿服务小分队队员。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展现了基层文艺团队的别样风采,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凸显了青山区群众文化的多样性,提升了全区营商环境的软实力。

近年来,青山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通过举办“东达山艺术节”、“文化进万家”、“青山文化-百典艺课堂”等品牌文化活动,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图书分馆引领阅读风尚
在青山区钢铁大街与建设路、呼得木林大街三条主干道交汇处,有一座错落有致的黄色建筑优雅的矗立在第一工人文化宫后院,与青山区丽日蓝天的环境融为一体,令人赏心悦目,该建筑物一楼被规划建为青山区工业图书分馆,并于近日正式投入使用。
青山区工业图书分馆目前配备图书2000余册,是以政府主导、个人投资、社会参与的模式面向社会开放运营,该分馆也是全区今年新建6家图书分馆之一。为鼓励扶持社会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青山区发挥文旅部门职能优势,创新服务模式,将总分馆制建设纳入全区持续推进的重点工作。
日益完善的青山区图书分馆建设,是全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青山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在图书分馆建设过程中,青山区建立了政府主导、区街道镇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分馆建设,统一策划、统一选址、统一数据录入等模式,为分馆配备书籍及图书借阅证,所有分馆开通数据端口,实现总馆与分馆的互联互通、通借通还,为群众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实现了“30分钟服务圈”及“家门口”文化服务的要求。
据了解,为积极推进覆盖全区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从2019年开始,青山区共陆续建成22个图书分馆,16个文化馆分馆。今年,已完成青山区图书馆工业分馆、哈达社区图书分馆、万郡社区图书分馆、银匠窑村图书分馆、宏庆德村图书分馆、沙尔沁村图书分馆6家图书分馆的建设工作,总建筑面积达500平方米,藏书近9000册。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理念,“图书分馆”也成为引领全区公共阅读风尚的文化品牌。
文化服务活动风生水起
在青山区,不仅有“图书分馆”引领阅读风尚,更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风生水起。
在万青路街道草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楼的活动室内乒乒乓乓的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社区居民们正聚在一起打乒乓球。居民张贵恒就是一名文体活动爱好者,他告诉记者:“现在社区活动丰富多彩,业余时间我们都会聚在一起打打乒乓球、切磋一下棋艺,消遣娱乐一下,我们老年人的业余生活特别幸福。”
据介绍,为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青山区依托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志愿者服务优势,组织1800余人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52支乌兰牧骑志愿服务小分队,先后深入到军营、敬老院、校园、社区、农村、商圈等地,结合党史学习、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等,开展“唱新歌 颂党恩”青山区原创音乐作品发布会、青山文化--“百典艺课堂”文化艺术类培训项目、“书画笔会”、“文化进万家”、“社区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惠民主题文化活动达千余场,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青山区遍地开花。目前,青山区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目标,聚力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和效能提升,各街道镇、社区村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覆盖率为100%。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全方位提升营商环境文化软实力,让“文化惠民”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聚力打造文化强区,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现代化强区作出积极贡献。”青山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洪涛表示。
下一步,青山区将继续围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强化文旅融合,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主题性原创作品创作力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遇见青山”平台建设,让每位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文化惠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