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周末,在青山區烏素圖街道長征社群内,優美動聽的二胡獨奏、飄逸灑脫的蒙古族舞蹈、氣勢磅礴的紅歌一一展現在人們的視線中,也博得在場群衆爆發出的熱烈掌聲。這裡正開展“送歡樂、送文明”基層服務活動,表演者們均來自青山區烏蘭牧騎志願服務小分隊隊員。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展現了基層文藝團隊的别樣風采,在豐富群衆業餘生活的同時,也凸顯了青山區群衆文化的多樣性,提升了全區營商環境的軟實力。

近年來,青山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通過舉辦“東達山藝術節”、“文化進萬家”、“青山文化-百典藝課堂”等品牌文化活動,搭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平台,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
圖書分館引領閱讀風尚
在青山區鋼鐵大街與建設路、呼得木林大街三條主幹道交彙處,有一座錯落有緻的黃色建築優雅的矗立在第一勞工文化宮後院,與青山區麗日藍天的環境融為一體,令人賞心悅目,該建築物一樓被規劃建為青山區工業圖書分館,并于近日正式投入使用。
青山區工業圖書分館目前配備圖書2000餘冊,是以政府主導、個人投資、社會參與的模式面向社會開放營運,該分館也是全區今年建立6家圖書分館之一。為鼓勵扶持社會民營資本進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青山區發揮文旅部門職能優勢,創新服務模式,将總分館制建設納入全區持續推進的重點工作。
日益完善的青山區圖書分館建設,是全區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準的一項重要内容。青山區圖書館從業人員介紹,在圖書分館建設過程中,青山區建立了政府主導、區街道鎮關聯的工作推進機制,通過創新管理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分館建設,統一策劃、統一選址、統一資料錄入等模式,為分館配備書籍及圖書借閱證,所有分館開通資料端口,實作總館與分館的互聯互通、通借通還,為群衆提供便捷的閱讀服務,實作了“30分鐘服務圈”及“家門口”文化服務的要求。
據了解,為積極推進覆寫全區的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建設,從2019年開始,青山區共陸續建成22個圖書分館,16個文化館分館。今年,已完成青山區圖書館工業分館、哈達社群圖書分館、萬郡社群圖書分館、銀匠窯村圖書分館、宏慶德村圖書分館、沙爾沁村圖書分館6家圖書分館的建設工作,總建築面積達500平方米,藏書近9000冊。推進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理念,“圖書分館”也成為引領全區公共閱讀風尚的文化品牌。
文化服務活動風生水起
在青山區,不僅有“圖書分館”引領閱讀風尚,更有各類公共文化服務活動風生水起。
在萬青路街道草原社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樓的活動室内乒乒乓乓的聲音此起彼伏,熱鬧非凡,社群居民們正聚在一起打乒乓球。居民張貴恒就是一名文體活動愛好者,他告訴記者:“現在社群活動豐富多彩,業餘時間我們都會聚在一起打打乒乓球、切磋一下棋藝,消遣娛樂一下,我們老年人的業餘生活特别幸福。”
據介紹,為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青山區依托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揮志願者服務優勢,組織1800餘人的文化志願者服務隊、52支烏蘭牧騎志願服務小分隊,先後深入到軍營、敬老院、校園、社群、農村、商圈等地,結合黨史學習、安全生産、鄉村振興等,開展“唱新歌 頌黨恩”青山區原創音樂作品釋出會、青山文化--“百典藝課堂”文化藝術類教育訓練項目、“書畫筆會”、“文化進萬家”、“社群文化藝術節”等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惠民主題文化活動達千餘場,讓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青山區遍地開花。目前,青山區以“提升群衆文化生活滿意度”為目标,聚力公共文化設施完善和效能提升,各街道鎮、社群村公共文化服務場館覆寫率為100%。舉辦豐富多彩的群衆文化活動,全方位提升營商環境文化軟實力,讓“文化惠民”服務走進千家萬戶。
“我們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實的舉措,聚力打造文化強區,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為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新時代現代化強區作出積極貢獻。”青山區文體旅遊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洪濤表示。
下一步,青山區将繼續圍繞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強化文旅融合,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提升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主題性原創作品創作力度,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數字服務“遇見青山”平台建設,讓每位群衆享受到優質、高效、便捷的文化惠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