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是虚构的故事,但这事是真实的且更加出彩

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艺术造诣极高,历代传播范围之广,乃世人喜读之书本。《三国演义》里的许多经典桥段为人所津津乐道,饭后茶余之闲聊谈资。其中有这么个桥段一直被人拿来比较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智商,那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因此,后人总结了一句话便是“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然而,这个事情,毕竟是小说杜撰的,而非真实的事件。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是虚构的故事,但这事是真实的且更加出彩

诸葛亮、司马懿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尽管“死诸葛吓走活司马”之事件是虚假的,历史书籍上并没有此事。那么,是不是代表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就没有发生过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历史上不仅有,而且涉及的人物名气不比诸葛亮、司马懿差。那么涉及的人物是谁呢?且听笔者悔昔继续道来:

姚崇,唐朝有名的宰相,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张说(yue),同样为唐朝的宰相,而且是三度为相,乃他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为唐朝开元前期的一代文宗,但此人生性比较贪财。

本文悔昔要讲的是类似于“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的事件故事主人公便发生在此两位历史人物上。

笔者悔昔所言之事出自,古代中国史料笔记的《明皇杂录》,书共分为三卷。作者亦为唐代之人,名为郑处诲,因而,史料记载可信度极高。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是虚构的故事,但这事是真实的且更加出彩

姚崇人物影视形象剧照(图)

话说,这唐玄宗欲立姚崇为宰相,张说却不乐意了,怂恿他人在皇帝面前弹劾姚崇,妄图阻止姚崇为相,可惜,玄宗知晓姚崇的为人,意已决,立了姚崇为宰相。张说非但没有阻止到姚崇为相,自己反而被贬官,成了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等,如此张说、姚崇矛盾因此加深(据《资治通鉴》记载二人之前就有间隙。

后来姚崇当了数年宰相后,告老退休在家。开元九年,姚崇患疾,日薄西山之时,姚崇想到了张说这个仇人,等到自己死后他必然会报复自己及子孙,于是他想死后再算计一次张说,以保后人平安。他对的儿子说:“我死后的墓碑文字需要找个大手笔(文豪)的人写,如此便可以流传百世,但是,纵观现下文坛,能真正算得上文坛巨匠的只有张说。但是呢,我与他素来不和睦,让他写我的墓碑文字,他必然不肯。儿啊,等我死后,你需要把我生前喜爱收藏之物(古玩之物)排列灵旁桌上。到时,张说必然因为同僚会来吊祭,如果他根本不在意这些古玩之物,连看都不看一眼,那么,你等赶快走人,恐有灭族之灾,如果他看上眼了,儿啊,吊祭后,你赶紧将这些物品打包送到张说府上以求其写墓碑文,他写好后,马上送到皇帝跟前赏阅,且立马找人雕刻,切记,切记!”

果然,姚崇死后,张说来吊祭,其平生素爱古玩之物,见灵柩前摆设的古玩之物,张说目不转睛,非常之喜爱。姚崇的儿子见后,立马对张说说:“先生若不嫌鄙,当奉贡案头。”张说一听心花怒放,开心的不得了,但不能表现出来啊,他说,那怎么好啊,君子不夺人之所爱。

姚崇之子见有戏,赶紧对张说说:“先生为先父挚友,先父曾有遗言,欲求先生大笔,为作墓志碑文。倘不吝珠玉,则先父死且不朽;区区玩好之微,何足复道。”,张说一听,心想,我只要写篇文章就可以得这么贵重的东西,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吧,于是立马答应了。

张说回到府上,姚崇之子便派人将东西送到张说跟前,张说非常的高兴,早已忘记了他与姚崇的仇恨,大笔一挥,极尽褒扬姚崇的一生,并且还书写了自己对姚崇的钦佩之意,墓碑文一挥而就交给了姚府之人。

姚公子在得到墓碑文后,赶紧派人雕刻,并且进殿呈给皇帝预览,皇帝看后,非常开心,说此人(姚崇)非此文不足以表扬也!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是虚构的故事,但这事是真实的且更加出彩

唐代官员影视形象剧照(图)

翌日,冷静下来的张说突然想到了与姚崇的仇恨,不贬他怎么反倒还赞扬他呢?他想,他写的文章,姚府应该还没有雕刻,如果假说文章还需要添加些内容,及时取回,然后撕掉再另写一篇贬毁姚崇的文章。主意打定,张说赶紧派人去姚府拿文章,哪只下人很快就从姚府回来,告诉他说,人家文章拿去就马上刻成碑文了,而且还呈给了皇帝欣赏了。

张说听后,当场傻眼了,自叹说:“想不到我一个堂堂地活人还中了死姚崇的算计,我的智慧真的不如他啊!”

看到这里,列位是不是觉得这个历史事迹与演义小说里的“死诸葛吓退活司马”有雷同之处呀!

悔昔言语道:正是:前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后有“死姚崇算计活张说”!故而,悔昔叹曰:世人只知“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之事,却不知唐代与其雷同之事更加出彩,更加真实!(文:潘悔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