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主题诵读|杨璐:苏区的第一家国营企业

主题诵读|杨璐:苏区的第一家国营企业

【总第2234期】

学好党的历史 | 讲好红色故事

作品:苏区的第一家国营企业 | 朗诵:杨璐

来源: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党支部

报送:瑞金市委组织部

苏区时期,有这么一家国有企业,撑起了苏区财政的半壁江山,它就是中华钨矿公司。

在1931年冬季的一天,瑞金县城的老百姓围着政府贴出的一张告示议论纷纷,告示上写着:“苏区地域,遍布宝藏。一旦开掘,国富民强。军民报矿,一概有奖。署名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经委员毛泽民。”这时有人说:“瑞金县的县名,取自合生瑞气,掘地得金,地下宝藏肯定不少。”另一个人接过话:“举报有奖,谁不想得,赶紧去找吧!”

几天过后,毛泽民收到红军送来的一封信和一块乌黑发亮的石头。信里说有个叫“铁山垅”的地方产钨矿,在红军之前有广东商人在那里开矿,国外洋人说有多少要多少。毛泽民立即开展了调查:赣南号称“钨都”,有大小钨矿上百个。钨钢是制造枪械的关键材料,在国际上很抢手,洋人和地方军阀垄断钨矿的收购。红军如果掌握了钨矿这样的战略物资,就有了和国统区讨价还价的本钱,将会在苏区的封锁线上撕开一个裂口,给苏区带来巨大收入。

1932年春,苏区成立了中华钨矿公司,领导与组织苏区的钨矿生产。毛泽民兼任钨矿公司经理。中华钨矿公司是苏区组建的第一家“国营企业”。为了尽快恢复钨砂生产,毛泽民赶到了铁山垅矿区,走访会挖矿的农民进行调查研究,动员了五百多名工人,组成了五个中队。并采取了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矿工生活;统一收购钨砂,扩大奖励生产等一系列措施,使得苏区的钨砂产量大增,由原来的年产钨砂648吨上升到1800吨。

钨砂虽然得以正常开采,但销售是个大问题。当时,国民党许多军政要员都有自己的买卖。毛泽民便派人到赣州城内与他们经营的贸易商场取得了联系。广东军阀陈济棠,既炒黄金,又收钨砂。他听说有新的发财之路,喜出望外,立刻派亲信与苏区代表进行秘密谈判。

毛泽民也来到赣州城,亲自部署钨砂出口事宜。他利用粤军急于发财的想法,经过几轮讨价还价,硬是将钨砂价格从最初的每担8块大洋抬高了将近7倍,谈到了52块大洋!陈济棠在赣州做上钨砂生意后,其他粤军军官也都急红了眼,蒋委员长的训令早被抛在脑后,纷纷同苏区做起买卖来,用食盐和布匹交换苏区的钨砂和农副产品。中华钨矿公司生产的钨砂,被贴上印有“国防物资”的大封条,大摇大摆地由民团护送出境,换回了根据地急需的食盐、布匹、西药、军火,还有白花花的银元。

1932年至1934年,中华钨矿公司共生产钨砂4193吨,为中央财政创造了400多万元收入,成为当时苏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名副其实的“第一国企”,钨矿收入对粉碎蒋介石的经济封锁,充实国家财政,起了巨大作用。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前夕,中华钨矿公司为补充红军的武器、被服、医药提供了资金,尽最大的努力集中财力用于红军长征。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谢忠英 校对:彭芳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陈昱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