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馆,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馆,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坤舆万国全图》

明代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即将《坤舆万国全图》绘于自己的屏风之上,并让宫中画匠临摹赠送给皇子和皇亲国戚。

但直到第二次鸦片战场时,大清的皇帝还在问:英咭利国在哪?

或许,所谓的进化,从来都只是人们无聊的主观臆断,一切,都只是在演化而已。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挨揍史,挨揍一方面是因为落后,一方面是无知和无耻。

到了清朝统治时期,差距进一步拉。当康熙乾隆祖孙全力打造盛世的时候,西方国家已经开始飞速跃进,同时带来的还有帝国主义与侵略扩张。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馆,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清朝统治者却把科技发明看成是“奇技淫巧”,既不鼓励科技发明,也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仅清朝皇帝,就是整个官僚集团甚至黎民百姓,都觉得大清是天下第一,大清伟大、繁荣、富强。

直到清朝末年,老佛爷慈禧和各权力机关的大佬大臣还都以“天朝上国”自居,把西方国家的叫做“蛮夷”。

这位湖广官员的日记中这样写道:“窃自各国使臣呈国书请觐以来,诸臣会议,初则争议见与不见,继又争以跪拜与不跪拜,相持不决,近半年矣。”从这篇日记可以看出,当时的清廷官员是多么的狂妄自大,外国使节正常交流,而大清官员还在为芝麻大小的礼仪争论不休。

当时的清朝已经远远地被西方国家甩在后面,而那些满清重臣浑然不觉,还在做着“万国来朝”的美梦,真是夜郎自大,井底之蛙。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馆,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乾隆下江南的排场

同样的事情在乾隆时期也发生过,那时英国使节带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设备与火器来讨好乾隆爷,与清朝交流,可是乾隆皇帝却非常鄙视,觉得那是“夷人的小把戏”,嗤之以鼻。

那位英国使节数年后再次到访,询问乾隆皇帝时,乾隆才让奴才打开杂物间,武器上长满了蜘蛛网,机器已经锈迹斑斑。

大清这种狂妄自大的做派,到清朝灭亡都没有改过来。本来华夏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历史上一直是世界的排头兵,但到了后来却被欧洲超越,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而妄自尊大的清朝皇帝却不知道天高地厚,觉得自己就是天下老大,是万国之首,那些“小国”离开自己就不能独活。

1793年,英国国王派马嘎尔尼率团曾经到访过清朝,他们看中了这个庞大的市场,向清朝抛出橄榄枝,还带来了大量的珍宝,向大清投石问路。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馆,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大清绘制的马嘎尔尼访华图

除此之外,他们还带来了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蒸汽机、织布机、天体仪、地球仪、钟表和榴弹炮、毛瑟枪、步枪及军舰模型等一应俱全。

英国这样做,还是算真诚的,他们不仅是想取悦清朝皇帝,还是在告诉清朝人,你们已经有点落后了哦,赶紧奋起直追吧。

可是出乎英国人的意料,清朝的官员们看到这些凝聚着他们心血的文明成果,好像看到妖孽一样排斥。让英国人暗想:似乎用文明手段是行不通的。

就是大清皇帝乾隆,对英国进献的这些礼物也没有正眼瞧一下,他觉得大清天朝上国,什么都是最好的。外国人到底是蛮夷小国,只会一些雕虫小技,可笑可怜。假如乾隆认真看看这些东西,从中会受到启发,也许会激发自己的斗志,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此后清朝的屈辱也许就不会出现了。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馆,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乾隆皇帝回复的国书

于是文采飞扬的乾隆,在回复英国的国书中写下来这么一段话(大意):

我们天朝上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民聪明勤劳,所以物品都能自给自足,不屑于通商。如尔等喜欢的瓷器、丝绸等物,我可以每年赏赐你们一些,送你们许多;尔等蕞尔小国就不用花费老百姓的钱,千里迢迢每年来天朝上贡了,只需要心向天朝足矣。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馆,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我们看看信中滑稽片段:

“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上来就要强占人家便宜。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领事是个什么职位?干嘛要常驻我国?短短四十多年后,乾隆的孙子道光帝在舰炮外交中开始慢慢理解这个含义。

“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

我们的儒家先进思想的精髓,料你们也是学都学不会的,就是学会了也没用,属于糟蹋了!

让人汗颜的是,这976字的篇幅,倒是有近半内容在不厌其烦地列举给对方鸡毛蒜皮的“赏赐”,想来亦是为了彰显天朝上国的慷慨仁慈。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馆,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直到现在,这道圣旨仍珍藏在英博物馆内,向人们静静诉说着清朝统治者的傲慢和无知。

四十多年后,大清终于为傲慢无知、抱残守缺开始付出沉重的代价,既折了面子,也失了尊严,也丢掉了江山。

《敕英咭利国王谕》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还带了不少礼物,忠心可嘉)。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所有赍到表贡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远涉,推恩加礼。已令大臣带领瞻觐(让大臣带领他们瞻仰天朝文明),赐予筵宴,叠加赏赉,用示怀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余名,虽未来京,朕亦优加赏赐,俾得普沾恩惠,一视同仁(已经回到宁波珠山的管船役使等600多人虽然没有来京,我也一视同仁给与优厚赏赐,让大家都沾沾光)。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向来西洋各国有愿来天朝当差之人,原准其来京,但既来之后,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远不准复回本国,此系天朝定制,想尔国王亦所知悉。今尔国王欲求派一尔国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来京当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归本国,又不可听其往来,常通信息,实为无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为广远,凡外藩使臣到京,驿馆供给,行止出入,俱有一定体制,从无听其自便之例。今尔国若留人在京,言语不通,服饰殊制,无地可以安置。若必似来京当差之西洋人,令其一律改易服饰,天朝亦不肯强人以所难。设天朝欲差人常驻尔国,亦岂尔国所能遵行(假设我天朝也派人常住你国,恐怕你国也不同意吧?)?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留京,岂能一一听许?是此事断难准行。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至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不能因为国王你一人之请,将天朝一百多年的规矩给废了)。

若云尔国王为照料买卖起见,则尔国人在澳门贸易非止一日,原无不加以恩视(若派人来京是为了照顾买卖起见,那你国人在澳门贸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天朝原本对商人就没有另眼相看)。即如从前博尔都噶尔亚、意达哩亚等国屡次遣使来朝,亦曾以照料贸易为请。天朝鉴其悃忱,优加体恤(像以前葡萄牙、意大利几国好几次派人来,也曾经以照顾贸易的名义请我关照。天朝看他们挺真诚的,也不容易,就多加体恤)。凡遇该国等贸易之事,无不照料周备。前次广东商人吴昭平有拖欠洋船价值银两者,俱饬令该管总督由官库内先行动支帑项代为清还,并将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尔国亦闻知矣,外国又何必派人留京,为此越例断不可行之请?况留人在京,距澳门贸易处所几及万里,伊亦何能照料耶(何况你们派人驻京,京城距澳门差不多一万里,他怎么能照顾到?)?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

天朝扶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天朝管辖的地方那么大,我想的是如何励精图治,至于奇珍异宝啥的我并不看得很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你啊这次进贡了不少礼物,念你特别诚恳大老远献来了,我才特别下旨让有关部门收了)。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下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其实天朝德泽四方,威加海内,万国来朝,通过水旱两路给我进贡,咱啥贵重玩意儿都不缺,这些你的使者都是亲眼见过的)。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特此详晰开示,遣令该使等安程回国(我把话都挑明了,现令让你国使者马上安排回国行程)。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国王你应该很好地领会我的意思,对天朝要更加诚心归附,发誓永远对天朝恭顺,天朝的恩泽就能施予你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贯加赏各物件另单赏给外,兹因尔国使臣归国,特颁敕谕,并赐赍尔国王文绮珍物,具如常仪,加赐彩缎罗绮,文玩器具诸珍(除了正副使臣以下一干人等都按等级赏给各种物件,因为你国使者马上就要回国,我又特别下令,除了按常规赏给你的好玩意儿以外,加赐你绫罗绸缎、文玩器具等好玩意儿若干),另有清单。王其祗受,悉朕眷怀(皇恩浩荡,那都是我对你们的关怀)。

* 文章转自:互联网,侵权请告知!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们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