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館,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館,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坤輿萬國全圖》

明代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即将《坤輿萬國全圖》繪于自己的屏風之上,并讓宮中畫匠臨摹贈送給皇子和皇親國戚。

但直到第二次鴉片戰場時,大清的皇帝還在問:英咭利國在哪?

或許,所謂的進化,從來都隻是人們無聊的主觀臆斷,一切,都隻是在演化而已。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挨揍史,挨揍一方面是因為落後,一方面是無知和無恥。

到了清朝統治時期,差距進一步拉。當康熙乾隆祖孫全力打造盛世的時候,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飛速躍進,同時帶來的還有帝國主義與侵略擴張。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館,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清朝統治者卻把科技發明看成是“奇技淫巧”,既不鼓勵科技發明,也不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不僅清朝皇帝,就是整個官僚集團甚至黎民百姓,都覺得大清是天下第一,大清偉大、繁榮、富強。

直到清朝末年,老佛爺慈禧和各權力機關的大佬大臣還都以“天朝上國”自居,把西方國家的叫做“蠻夷”。

這位湖廣官員的日記中這樣寫道:“竊自各國使臣呈國書請觐以來,諸臣會議,初則争議見與不見,繼又争以跪拜與不跪拜,相持不決,近半年矣。”從這篇日記可以看出,當時的清廷官員是多麼的狂妄自大,外國使節正常交流,而大清官員還在為芝麻大小的禮儀争論不休。

當時的清朝已經遠遠地被西方國家甩在後面,而那些滿清重臣渾然不覺,還在做着“萬國來朝”的美夢,真是夜郎自大,井底之蛙。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館,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乾隆下江南的排場

同樣的事情在乾隆時期也發生過,那時英國使節帶來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機械裝置與火器來讨好乾隆爺,與清朝交流,可是乾隆皇帝卻非常鄙視,覺得那是“夷人的小把戲”,嗤之以鼻。

那位英國使節數年後再次到訪,詢問乾隆皇帝時,乾隆才讓奴才打開雜物間,武器上長滿了蜘蛛網,機器已經鏽迹斑斑。

大清這種狂妄自大的做派,到清朝滅亡都沒有改過來。本來華夏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曆史上一直是世界的排頭兵,但到了後來卻被歐洲超越,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而妄自尊大的清朝皇帝卻不知道天高地厚,覺得自己就是天下老大,是萬國之首,那些“小國”離開自己就不能獨活。

1793年,英國國王派馬嘎爾尼率團曾經到訪過清朝,他們看中了這個龐大的市場,向清朝抛出橄榄枝,還帶來了大量的珍寶,向大清投石問路。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館,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大清繪制的馬嘎爾尼訪華圖

除此之外,他們還帶來了工業革命的先進成果,蒸汽機、織布機、天體儀、地球儀、鐘表和榴彈炮、毛瑟槍、步槍及軍艦模型等一應俱全。

英國這樣做,還是算真誠的,他們不僅是想取悅清朝皇帝,還是在告訴清朝人,你們已經有點落後了哦,趕緊奮起直追吧。

可是出乎英國人的意料,清朝的官員們看到這些凝聚着他們心血的文明成果,好像看到妖孽一樣排斥。讓英國人暗想:似乎用文明手段是行不通的。

就是大清皇帝乾隆,對英國進獻的這些禮物也沒有正眼瞧一下,他覺得大清天朝上國,什麼都是最好的。外國人到底是蠻夷小國,隻會一些雕蟲小技,可笑可憐。假如乾隆認真看看這些東西,從中會受到啟發,也許會激發自己的鬥志,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此後清朝的屈辱也許就不會出現了。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館,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乾隆皇帝回複的國書

于是文采飛揚的乾隆,在回複英國的國書中寫下來這麼一段話(大意):

我們天朝上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人民聰明勤勞,是以物品都能自給自足,不屑于通商。如爾等喜歡的瓷器、絲綢等物,我可以每年賞賜你們一些,送你們許多;爾等蕞爾小國就不用花費老百姓的錢,千裡迢迢每年來天朝上貢了,隻需要心向天朝足矣。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館,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我們看看信中滑稽片段:

“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

上來就要強占人家便宜。

“至爾國王表内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

領事是個什麼職位?幹嘛要常駐我國?短短四十多年後,乾隆的孫子道光帝在艦炮外交中開始慢慢了解這個含義。

“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即能習學,爾國自有風俗制度,亦斷不能效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

我們的儒家先進思想的精髓,料你們也是學都學不會的,就是學會了也沒用,屬于糟蹋了!

讓人汗顔的是,這976字的篇幅,倒是有近半内容在不厭其煩地列舉給對方雞毛蒜皮的“賞賜”,想來亦是為了彰顯天朝上國的慷慨仁慈。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館,976字,字字荒唐可笑(全文)

直到現在,這道聖旨仍珍藏在英博物館内,向人們靜靜訴說着清朝統治者的傲慢和無知。

四十多年後,大清終于為傲慢無知、抱殘守缺開始付出沉重的代價,既折了面子,也失了尊嚴,也丢掉了江山。

《敕英咭利國王谕》

奉天承運,皇帝敕谕,英吉利國王知悉:

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并備進方物,用将忱悃(還帶了不少禮物,忠心可嘉)。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所有赍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令大臣帶領瞻觐(讓大臣帶領他們瞻仰天朝文明),賜予筵宴,疊加賞赉,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餘名,雖未來京,朕亦優加賞賜,俾得普沾恩惠,一視同仁(已經回到甯波珠山的管船役使等600多人雖然沒有來京,我也一視同仁給與優厚賞賜,讓大家都沾沾光)。

至爾國王表内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向來西洋各國有願來天朝當差之人,原準其來京,但既來之後,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遠不準複回本國,此系天朝定制,想爾國王亦所知悉。今爾國王欲求派一爾國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來京當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歸本國,又不可聽其往來,常通資訊,實為無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為廣遠,凡外藩使臣到京,驿館供給,行止出入,俱有一定體制,從無聽其自便之例。今爾國若留人在京,言語不通,服飾殊制,無地可以安置。若必似來京當差之西洋人,令其一律改易服飾,天朝亦不肯強人以所難。設天朝欲差人常駐爾國,亦豈爾國所能遵行(假設我天朝也派人常住你國,恐怕你國也不同意吧?)?況西洋諸國甚多,非止爾一國,若俱似爾國王懇請派人留京,豈能一一聽許?是此事斷難準行。豈能因爾國王一人之請,以至更張天朝百餘年法度(不能因為國王你一人之請,将天朝一百多年的規矩給廢了)。

若雲爾國王為照料買賣起見,則爾國人在澳門貿易非止一日,原無不加以恩視(若派人來京是為了照顧買賣起見,那你國人在澳門貿易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天朝原本對商人就沒有另眼相看)。即如從前博爾都噶爾亞、意達哩亞等國屢次遣使來朝,亦曾以照料貿易為請。天朝鑒其悃忱,優加體恤(像以前葡萄牙、意大利幾國好幾次派人來,也曾經以照顧貿易的名義請我關照。天朝看他們挺真誠的,也不容易,就多加體恤)。凡遇該國等貿易之事,無不照料周備。前次廣東商人吳昭平有拖欠洋船價值銀兩者,俱饬令該管總督由官庫内先行動支帑項代為清還,并将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爾國亦聞知矣,外國又何必派人留京,為此越例斷不可行之請?況留人在京,距澳門貿易處所幾及萬裡,伊亦何能照料耶(何況你們派人駐京,京城距澳門差不多一萬裡,他怎麼能照顧到?)?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即能習學,爾國自有風俗制度,亦斷不能效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

天朝扶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并不貴重(天朝管轄的地方那麼大,我想的是如何勵精圖治,至于奇珍異寶啥的我并不看得很重)。爾國王此次赍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谕該管衙門收納(你啊這次進貢了不少禮物,念你特别誠懇大老遠獻來了,我才特别下旨讓有關部門收了)。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下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其實天朝德澤四方,威加海内,萬國來朝,通過水旱兩路給我進貢,咱啥貴重玩意兒都不缺,這些你的使者都是親眼見過的)。然從不貴奇巧,并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體制既屬不合,而于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我把話都挑明了,現令讓你國使者馬上安排回國行程)。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義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國王你應該很好地領會我的意思,對天朝要更加誠心歸附,發誓永遠對天朝恭順,天朝的恩澤就能施予你們國家,共建和諧社會)。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貫加賞各物件另單賞給外,茲因爾國使臣歸國,特頒敕谕,并賜赍爾國王文绮珍物,具如常儀,加賜彩緞羅绮,文玩器具諸珍(除了正副使臣以下一幹人等都按等級賞給各種物件,因為你國使者馬上就要回國,我又特别下令,除了按正常賞給你的好玩意兒以外,加賜你绫羅綢緞、文玩器具等好玩意兒若幹),另有清單。王其祗受,悉朕眷懷(皇恩浩蕩,那都是我對你們的關懷)。

* 文章轉自:網際網路,侵權請告知!任何涉及版權權益問題請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們第一時間說明或删除并賠付版權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