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毁灭美,自杀的天才:樱花树下的三岛由纪夫

昔年读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印象不是很好,那种疯狂的“毁灭美”让人难以理解,就像金阁寺上空“滚滚的浓烟和冲天的火焰”,男主放火之后的愉悦心境与欣赏大火的快感。而且那时三岛由纪夫还带着军国主义作家的帽子,更让人敬而远之。

后来收到华文天下编辑七月寄赠的十余册三岛由纪夫作品,读完之后才有改观。不过,我对日本文学始终缺乏兴致,于三岛由纪夫亦没有“同情之理解”。这一观念,其实后来略有改变,譬如宫崎骏、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岛田庄司、夏目漱石、东野圭吾、川端康成、森鸥外、芥川龙之介、岛崎藤村、水上勉、江户川乱步、谷崎润一郎等多有涉猎。

三岛由纪夫与一般的日本作家不同,他于日本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均有借鉴,在小说与戏剧方面用力尤深,最终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文学观与政治观--以死见生,以丑见美,以文化天皇为精神核心,建筑起一生的写作立场。

三岛由纪夫的自杀,按三岛研究者唐月梅的观点,乃是必然。其精神世界不能接受日本战后的近代民主观,而倡导一种国家主义的美学观,以期改变日本现状。然而,三岛由纪夫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文人。

死一直即是三岛由纪夫写作世界的主要题材,对激烈的死之赞美,流淌在其字里行间,犹如《金阁寺》的熊熊火焰。有时候,觉得日本文学多有怪异的书写,往往与众不同。让人忧郁而又振奋的东西啊,都是有毒的。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大概亦可作如是观。

譬如《潮骚》,青春的爱,没有任何杂质的爱,乃是三岛一贯的风格,写来别具美感。不过这部小说却让我想起前人说过的一句话:“当两个人坠入爱河时,当他们俩感到是天生的一对的时候,那正是他们互道珍重、分道扬镳的时机。因为再发展下去,他们将失去一切而一无所获。”或许在三岛的另一部作品《春雪》,与此构成印证。

《春雪》作为“王朝式的恋爱小说”,呈现的乃是“柔弱纤细或和魂”,充满着日本文化独有的颓废与感伤。以一种极致的美,在叙事上抵达“优雅的犯禁”和“亵渎的快乐”。小说的尾声如是写到:“本多寻思:清显的梦准是漂泊到自家的庭院去了,梦中无疑是在描绘着侯爵家那宽阔庭园一角上的九段瀑布的景致。回到东京的两天之后,松枝清显便辞世了。年仅二十岁。”所谓春雪之美,丰饶之殇。仿佛那浪漫的樱花,弹指之间落英缤纷,留下一地的短暂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