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妻出生在风景秀丽的五莲山下大榆林村。家中有四个姐一个哥。人口众多的家境限制,再加上那时候山里人一向不十分注重女孩子的教育。所以,妻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了。然而,五莲山下青山绿水的环境还是赋予了妻清秀的外表和善良的灵性。
妻幼年就聪明伶俐,很小边能为父母分担家务。辍学以后,很快就学会了钩针。而且手头之速度让那些大姐姐们啧啧称赞。很快她就成为家中增加收入不可或缺的一员。
妻的聪慧还表现在她超前的思维上。妻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青年男女越来越喜欢打扮,做新衣服的也就越来越多,裁缝将是一门不错的行当。于是,商量父母买一台缝纫机找师傅学习裁缝,父母一口回绝:“要学自己想办法。”当时一台缝纫机价格最低也要500元钱。钩针一天也就挣五块钱,多少时日才能钩出一台缝纫机钱?妻没有为难父母,却做出一个大胆而艰难的决定----到青岛打工挣钱以还宿愿。
那是1992年的一个冬天,凛冽的北风刀子一样割人的脸。妻提着行李,冒着严寒离开了村庄。也许是第一次出门的缘故吧,妻踏上汽车的一刹那,心突然感觉一片迷茫。青岛那么大一个城市,而且举目无亲,怎样才能找到工作呢?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一家效益不错的工厂。几个月下来,买缝纫机的钱是攒够了,怎奈父亲又患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又贴补了家用,裁缝梦再一次落空。后来岳母还提起这事而深感内疚,可我从来没有听到从妻的嘴里说起过抱怨的话。
妻子善良,通情达理。
1997年,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妻一袭红装,成了我的新娘。
婚后不久就分家,开始了我们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我在单位上长白班,妻包揽了家里地里所有的活。妻是一个极善打点生活的女人。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地里安排得妥妥帖帖,井然有序。我在家没怎么做家务,地里的活也干的少之又少。我知道,这些都归于妻的任劳任怨。我有时愧疚地对她说,真是辛苦你了。妻总是说你上一天班多累啊,家里的活我能干得了,放心吧。尽管她说的轻描淡写,但我依然能从她的神情中读出她对这个家无怨无悔的付出。
妻子辛劳,默默无闻。
2004年,我得了颈椎病,那段时间已经失去了工作能力。我焦虑烦闷,痛不欲生。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面安慰着我,一面寻医问药。陪我去了好多家医院检查与治疗。在我面前强装欢颜,背地里愁眉不展。平时不舍的花钱的妻,为我挑最新鲜的水果,买最好的排骨,做我最喜欢吃的饭菜。直到我病情好转,身体慢慢康复,妻也露出了以前那张笑脸。
妻子爱我,真心实意。
我姊妹多,都嫁到外地。每次回来看望父母,妻从来不忘尽地主之谊,张罗一桌好饭。
因为家贫,平时包了饺子,擀了杂粮面就算是好饭。妻一定先盛上两碗送给我父母。妻说父母上了岁数,懒得做饭,有咱吃的就得有老人吃的。
岳母患上小脑萎缩,小便失禁,大便不畅,妻抠屎端尿不抱怨。为了防止褥疮的发生,白天晚上不间断的翻身,按摩,擦洗身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岳母寿终。
妻子教顺,誉满千家。
2019年的一场车祸,导致妻右腿右臂严重骨折。突来的灾难如炸弹,炸得心灵破碎,炸得精神颓废。我们的生活跌入深渊,我们的人生跌入低谷。我担心,一个整天忙忙碌碌勤快置家的人,一旦失去劳动能力,这种打击是万念俱灰的痛!这种打击是天崩地裂的伤!让她如何接受?!
然而,妻看到我低落的情绪,反而安慰起我来。常拉着我的手,深情地鼓励我。说我们还有年迈的父母,我们肩负着责任。说我们还有一个懂事的儿子,我们以后就有希望。我们要振作起来,再难也要走下去。一番话像黑夜里的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心,照明了我脚下的路。我看到了她坚毅的目光,她教我坚强!
后来,妻在康复锻炼中,不知道摔倒了多少次,不知道流了多少因为强忍疼痛而淌下的汗水。这是一段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妻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在妻不懈努力下,身体一天一天好转。
妻子坚强,意志超人。
如今看到妻对生活更加热情,我的压力也得以释放。我不想在这里细说妻子有多么优秀,因为根本无法列举。我也不想在这里把她夸奖,因为妻子需要的不是这些。她需要我们一起经营一个不用富裕,但一定要幸福的家。她需要我身体好好的,老了陪她一起看夕阳。
这,就是我的妻。一个温柔贤惠,一个意志坚强的农村女人。
简介:唐永亮,山东五莲人,热爱工作,喜欢文字。曾在《齐鲁文学》《黄海晨刊》《作家地带》《易稿》《日照小小说》等报刊及网媒发表习作。
壹点号 唐永亮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