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心理师》赵希平:你永远不知道,那个爱你的人为你付出了多少

追《女心理师》以来,差一点都让我不再相信母爱了——

尤娜的妈妈张口闭口都是为了女儿好,却从来不知道女儿的真实想法;汤莉莉的妈妈一直把女儿当成摇钱树,整天只想着跟女儿要钱;蒋静的妈妈总想控制女儿的生活,最后差一点毁了自己的女儿……

但是等我冷静下来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我想多了,这些妈妈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从根子上来看,他们都是爱自己的女儿的,只是他们爱错了方式。

另一方面,作为一部影视作品,编剧不可能把这些配角的所有侧面都展现出来,我们自然也就只看到了他们不好的一面。

这就像现实中的我们,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当我们全面地来看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不堪。

当然,一个人好与不好,并不能孤立地来看,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个人好不好,总是把他们与其他人进行对比,才给他们贴上了我们认为正确的标签。

就像《女心理师》里,我们之所以认为尤娜的妈妈、汤莉莉的妈妈还有蒋静的妈妈很不好,是因为故事中还有一个相对完美的妈妈,那就是贺顿的妈妈赵希平。

正是因为有了赵希平的存在,这些妈妈们的弱点才会被我们无限制放大,甚至到了我们都无法接受的地步。

正如我在以前的文字里所写的那样,贺顿竭尽全力去治愈别人,其实她自己的心理问题一点都不小,赵希平也不例外。

《女心理师》赵希平:你永远不知道,那个爱你的人为你付出了多少

电视剧《女心理师》截图

从网上的文字看,原著中贺顿的一生很坎坷。

没读过原著,但这并不影响我追这部剧,因为在我惯有的认知里,当一部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是另外一件艺术作品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

贺顿的父亲哪儿去了,剧中没有直接交代,根据剧情来推测,很可能是她爸爸抛弃了她们娘俩,所以故事开局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贺顿和赵希平相依为命。

虽然一直在治愈别人,但是我们都知道,从始至终,贺顿才是最需要治愈的人。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贺顿一直没有走进爱情。

因为这件事,赵希平没少花心思。

剧情开场的时候,赵希平就演出了一场装死的大戏。

最开始的时候,我很不理解赵希平的这种做法,随着故事慢慢推进,我终于明白了她的苦心——

首先,她希望女儿知道,终有一天,她会离开女儿,能够陪伴女儿走过余生的,只能是女儿的另一半。

其次,在我的直觉里,赵希平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早点让女儿习惯没有母亲的生活,等到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贺顿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知,是因为我此前曾经读过毕淑敏的另外一部作品《预约死亡》,讲述的是临终关怀的故事。)

我们真实的生活,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我们总在说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可是意外真的来了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我们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赵希平这样做,也许正好是对死亡的排练。

《女心理师》赵希平:你永远不知道,那个爱你的人为你付出了多少

故事中,赵希平经常唤贺顿俊俊。

对于这一点,我一直很不理解。因为俊俊是因为贺顿而死的(盲猜贺顿的父亲之所以离开他们,很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件事一直是贺顿无法面对的痛苦,赵希平这么做,无疑是一遍又一遍揭开女儿的伤疤,再在上面撒上一把盐。

我甚至一顿怀疑,因为儿子的死,赵希平变得精神恍惚,才会搞不清楚现在的这个孩子到底是俊俊还是顿顿。

直到那一次,贺顿对钱开逸敞开心扉,我才明白,赵希平这么做,也是对女儿的另一种救赎。

因为俊俊的事情,贺顿剪去了长发,一直以男孩的模样示人。知女莫如母,贺顿的这些想法,赵希平早就知道了。

为了安慰女儿,她开始装糊涂,故意把贺顿唤做俊俊,就是为了让女儿感觉到自己的做法是有效的。

这世间很多事,相比真糊涂,装糊涂才是最难的事情。

失去儿子这件事带给赵希平的痛苦,也许比贺顿还要严重得多,为了不让女儿走进死胡同,她装作一无所知,不难想象,赵希平每叫一次俊俊,无疑就是在自己的心上狠狠扎一刀,一扎就是很多年。

这世间有些事,是根本没办法走出来的,我们常说把一切交给时间,可是时间并不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

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坦然面对,赵希平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女儿恨自己,等到自己离开之后,女儿就不会那么痛苦。

为了不让女儿痛苦,选择独自承受痛苦,这样的事情,只有母亲才做得出来。

《女心理师》赵希平:你永远不知道,那个爱你的人为你付出了多少

有一节故事看得我特别心疼,那就是赵希平去找温良做心理咨询。

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赵希平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等到赵希平开口之后,我瞬间就泪崩了——

赵希平告诉温良说,自己有一个弟弟叫俊俊,自己13岁那年,有一天俩人吵架,自己摔门就出去了,没想到弟弟还是追了上来,俊俊摔下山,掉进了河里,自己虽然不会游泳,还是跳进河里救弟弟,结果撞到了石头上,晕了过去。

后来,妈妈救起了自己,弟弟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赵希平告诉温良说,自己不能待在封闭的空间里,因为那样自己感觉是在水里……

我们都知道,赵希平所说的这些,都是贺顿的经历,她之所以找心理咨询师,是因为她知道女儿的心结,想要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帮女儿解开心结。

说起这些往事的时候,赵希平痛哭流涕,看到赵希平的眼泪,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词——共情,因为在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她已经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成了贺顿,才会情绪崩溃,才会让温良不得不相信,这一切都是她的亲身经历。

我们常说,这世界本就是各人下雪,各有各的晦暗和皎洁,并没有人能够对我们的痛苦感同身受,但是我们却忘了,之所以不能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是因为在我们心里,那个人并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个人真的在乎你,你的一颦一笑,一悲一喜,对他们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情。

(当然,我们并不能以此去苛求别人,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做不到。)

《女心理师》赵希平:你永远不知道,那个爱你的人为你付出了多少

坦言之,像赵希平这样经历了人生风雨的人来说,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

正如姬教授所说,人不是怕死,而是害怕跟自己最爱的人分开。

仔细想来,现实中的大部分父母,其实也跟赵希平差不多,等到老了之后,他们念叨最多的始终是自己的儿女,还有儿女的儿女。

故事中的贺顿很懂事,只要与妈妈有关的事情,她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无论什么事,她都在顺着妈妈,就算妈妈无数次装死,她也没有真正生气。

可正因为如此,赵希平才会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着。

那一次,赵希平摔伤了,如果不是片警打电话告诉贺顿,也许贺顿根本不会知道这件事。

不仅如此,后来贺顿妈妈感觉自己生病了,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自己偷偷看病,也是不想给孩子添负担。

仔细想来,赵希平之所以不愿意女儿跟自己住在一起,很可能也是为了不让女儿整天为自己烦心,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全天下的父母嘴里总会念叨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挺好的,你们都有自己的小家有自己的工作,不用老操心我们。”

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最期待的还是孩子可以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陪他们聊聊天,他们也会觉得满足。

也许,我们真应该抽出时间,回家看看,给父母多一些关爱,因为他们曾那样不顾一切地爱着我们。

忽地想起了一句老话,父母还在的时候,人生还有归途,等到父母离开之后,人生就只剩来路了。

《女心理师》赵希平:你永远不知道,那个爱你的人为你付出了多少

(原创不易,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