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再上爷台山

#2021加油带头人#上小学时,我去过一次爷台山,是在老师带领下,我们坐着拖拉机,拿着工具去爷台山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我那时对爷台山认识模糊,只知道那里山大沟深,坡陡弯急,树木茂密,除此之外再没有更深的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才慢慢知道了爷台山的历史文化,才知道它是一座英雄的山,曾发生过有名战争---爷台山战役。由此,我对爷台山便产生了强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总想抽时间亲自再去爷台山,亲身感受那里的历史文化,追忆那里英雄事迹,缅怀一下革命先烈。   一个热天的周末,当时是下午,我从方里镇驱车回县城恰好路过此处,看时间尚早,于是就将车停靠在路边,下车便跟随游人的脚步再次登山。沿着两边长满密密麻麻的洋槐树,蜿蜒但平整的水泥路一路前行,头顶树叶浓密,树下草色正浓,道路深处空气清晰,树木林荫,不知名的鸟雀鸣叫不绝。路随山转,坡上坡下,不一会功夫我们便到了一处山下的小院前。

小院正前方是一排一米多高的文化宣传墙,至北向南一字排列,每面墙上用彩笔绘画着一个个英雄人物杀敌场面,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看后令人振奋。

小院不大,四周用方砖砌成,院子里南北和东西各有一排平房,面东四间住人,面南两间是“爷台山战役纪念馆”,里面陈列着战争遗物。走进红色木门的纪念馆,移步仔细端详着玻璃展柜内每件珍贵的文物,时而抬头仔细阅览墙上一张张照片和一幅幅作战图,霎时深感这里历史文化的厚重。遥想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76年前,革命先烈为守住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粉碎国民党进攻延安的企图,他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为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虽然当时展馆内人较多,但似乎没有太多的嘈杂声,大家仿佛听到革命战士在吹响战斗的号角,仿佛闻到了战火硝烟的气息。

走出纪念馆,左拐沿着一条狭长幽静的水泥修建的上坡路,慢步向山顶走去。道路两边树木参天,枝叶茂密。到了半路,是修建的一级级台阶,踏着台阶好不容易到达山顶。此时清风拂面,空气格外清晰,我一边大口的喘着粗气,一边凝神远望群山,山势逶迤,高低起伏,在蓝天白云下,群山环绕,沟壑纵横,树木茂密,田野葱绿,形色各异,浑然一体,蔚为壮观,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天然画卷。眼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修建古朴、构造奇特的红色五角亭子,亭上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亭子里正下方矗立着一块用黑色巨石修建的纪念碑,上面书写着“爷台山战斗念碑”,笔力苍劲有力,历经风雨,好像在一直默默向游人诉说着那气吞山河、伟大壮烈的战争故事。

站在碑前,我久久不肯离去,似乎要透过那一个个闪耀着历史光芒的文字,再次触摸到当年战争的壮烈场景,再次追思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今天是全国“烈士纪念日”,就是为了教育国人把感恩烈士功绩、尊重烈士尊严、弘扬烈士精神变成一种国家共识和国民意志,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精神,形成一种尊重烈士、学习烈士的良好氛围。

须知,一个没有英烈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遗忘英烈的民族,同样是可悲的民族。离开时怀着沉重的心情,仰望着连绵的群山,脚踏着革命先烈的战斗过的足迹,心情彭拜,感慨万千。一幕幕战争的场面,一件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心情久久难以平复。试想,在当时条件极其艰苦,武器极端落后的环境下,先烈们之所以能战胜强敌,不就靠的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吗!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生活在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应深切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继承革命意志,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社会繁荣,祖国强大、人民安乐的伟大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