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上爺台山

#2021加油帶頭人#上國小時,我去過一次爺台山,是在老師帶領下,我們坐着拖拉機,拿着工具去爺台山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我那時對爺台山認識模糊,隻知道那裡山大溝深,坡陡彎急,樹木茂密,除此之外再沒有更深的印象。

随着年齡的增長,後來才慢慢知道了爺台山的曆史文化,才知道它是一座英雄的山,曾發生過有名戰争---爺台山戰役。由此,我對爺台山便産生了強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總想抽時間親自再去爺台山,親身感受那裡的曆史文化,追憶那裡英雄事迹,緬懷一下革命先烈。   一個熱天的周末,當時是下午,我從方裡鎮驅車回縣城恰好路過此處,看時間尚早,于是就将車停靠在路邊,下車便跟随遊人的腳步再次登山。沿着兩邊長滿密密麻麻的洋槐樹,蜿蜒但平整的水泥路一路前行,頭頂樹葉濃密,樹下草色正濃,道路深處空氣清晰,樹木林蔭,不知名的鳥雀鳴叫不絕。路随山轉,坡上坡下,不一會功夫我們便到了一處山下的小院前。

小院正前方是一排一米多高的文化宣傳牆,至北向南一字排列,每面牆上用彩筆繪畫着一個個英雄人物殺敵場面,圖文并茂,栩栩如生,看後令人振奮。

小院不大,四周用方磚砌成,院子裡南北和東西各有一排平房,面東四間住人,面南兩間是“爺台山戰役紀念館”,裡面陳列着戰争遺物。走進紅色木門的紀念館,移步仔細端詳着玻璃展櫃内每件珍貴的文物,時而擡頭仔細閱覽牆上一張張照片和一幅幅作戰圖,霎時深感這裡曆史文化的厚重。遙想硝煙彌漫、炮火連天的76年前,革命先烈為守住陝甘甯邊區的南大門,粉碎國民黨進攻延安的企圖,他們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為革命勝利抛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今天和平安甯的幸福生活。雖然當時展館内人較多,但似乎沒有太多的嘈雜聲,大家仿佛聽到革命戰士在吹響戰鬥的号角,仿佛聞到了戰火硝煙的氣息。

走出紀念館,左拐沿着一條狹長幽靜的水泥修建的上坡路,慢步向山頂走去。道路兩邊樹木參天,枝葉茂密。到了半路,是修建的一級級台階,踏着台階好不容易到達山頂。此時清風拂面,空氣格外清晰,我一邊大口的喘着粗氣,一邊凝神遠望群山,山勢逶迤,高低起伏,在藍天白雲下,群山環繞,溝壑縱橫,樹木茂密,田野蔥綠,形色各異,渾然一體,蔚為壯觀,構成了一幅壯美的天然畫卷。眼前,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修建古樸、構造奇特的紅色五角亭子,亭上黃色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亭子裡正下方矗立着一塊用黑色巨石修建的紀念碑,上面書寫着“爺台山戰鬥念碑”,筆力蒼勁有力,曆經風雨,好像在一直默默向遊人訴說着那氣吞山河、偉大壯烈的戰争故事。

站在碑前,我久久不肯離去,似乎要透過那一個個閃耀着曆史光芒的文字,再次觸摸到當年戰争的壯烈場景,再次追思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

今天是全國“烈士紀念日”,就是為了教育國人把感恩烈士功績、尊重烈士尊嚴、弘揚烈士精神變成一種國家共識和國民意志,激發全民族的愛國熱情和民族主義精神,形成一種尊重烈士、學習烈士的良好氛圍。

須知,一個沒有英烈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個遺忘英烈的民族,同樣是可悲的民族。離開時懷着沉重的心情,仰望着連綿的群山,腳踏着革命先烈的戰鬥過的足迹,心情彭拜,感慨萬千。一幕幕戰争的場面,一件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我腦海裡久久回蕩,心情久久難以平複。試想,在當時條件極其艱苦,武器極端落後的環境下,先烈們之是以能戰勝強敵,不就靠的是堅定的革命理想和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鬥争精神嗎! 

時光飛逝,鬥轉星移,7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生活在繁榮昌盛的新中國,應深切感受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繼承革命意志,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為實作社會繁榮,祖國強大、人民安樂的偉大中國夢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