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拯救人类的哲学是什么

作者:知益之声

《拯救人类的哲学》日文原版书刚刚问世,日本盛和塾本部事务局就给我寄来了一本。首先,《拯救人类的哲学》这个书名具有强烈的冲击性。人类怎么了?人类需要拯救吗?拯救人类的哲学是什么?我一口气读完了由日本“经营之圣”、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先生和日本文化大师、著名哲学家梅原猛先生两人对谈构成的这本著作。在阅读过程中,一种鲜见的紧迫感推动着我,令我决心尽快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让梅原和稻盛这两位睿智的长者对地球命运与人类文明的思考,包括他们深刻的忧虑、卓越的见识和无私的胸怀,传递给中国的读者,以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思索和讨论。

梅原先生是稻盛先生所尊敬的、特立独行的思想家,著作颇丰,曾和稻盛先生共著《哲学的回归》和《谈新哲学》两书。稻盛先生赤手空拳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50年间从未亏损,甚至在萧条中也能持续发展。稻盛一贯强调,京瓷和KDDI的成功,绝不是因为有了先进的技术或赶上了潮流,而是因为京瓷和KDDI具备了正确、明确的经营哲学,而且这种哲学为全体员工所共有。京瓷公司的社训是“敬天爱人”,京瓷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50年来,稻盛先生和他的员工们坚持实践这一社训及理念。稻盛先生是通过光明大道实现巨大成功的典范,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从稻盛先生成功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稻盛先生抑制私利私欲、“敬天爱人”的利他哲学不仅可供企业家们参考,而且值得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深思。

200多年前,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追求“更加富裕、更加便利”的欲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构筑了高度文明的近代社会。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又反过来助长了人类欲望的膨胀。而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破坏了环境,招致资源的枯竭,以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由最时髦的所谓金融技术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恰是这种欲望最新的表现。

现在的地球人口已超过70亿,是200年前的7倍;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100亿。而现有和新增人口的大部分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他们也有摆脱贫困、追求富裕的权利,今后也会以经济的高增长率为目标。他们要消费的食品、水、能源等将有飞跃性的增长。而要求发达国家自动放弃富裕的生活也不现实。这么不断倍增的沉重的负荷,地球能承担得起吗?许多人把希望寄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认为依靠人类的智慧,到时总有办法解决。但曾经开发了“一个新石器时代”、被称为太阳能开发利用先驱的稻盛和夫先生却认为这是人类的一个幻想。

3000年灿烂的埃及文明的崩溃、400年绚丽的罗马文明的衰落,这些都是某个时期、某个局部的人类文明的消失。而在今日“地球村里”,如果人类不收敛自己的贪欲和傲慢,如果重蹈历史上文明消亡的覆辙,出现的将会是地球规模的文明崩溃,整个人类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既非杞人忧天,也非危言耸听。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人的精神道德的停滞乃至衰退,这是当今世界一个尖锐而深刻的矛盾。这个矛盾不仅使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纷争不断,而且使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人类在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同时也破坏了人性,在将自然作为奴隶驱使的同时,人类逐步堕落为欲望的奴隶,堕落为“欲望人”。

拯救人类的哲学就是要将“欲望人”还原为“良心人”、“理性人”。这种哲学的核心十分简单,用四个字表达,就是“利他自利”,用两个字表达,就是“利他”。

“利他”有各种层次,包括家庭、单位、地区、国家、国际范围内的“利他”,也包括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利他”。“利他”必须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利他”在儒家就是“仁”,在基督教就“爱”,在佛教就是“慈悲”,“利他”存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

“人只为己,天诛地灭”。一个自私自利甚至不惜损人利己的人,他的事业、人生不可能有长期持续的成功。而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顾社会,结果真的会天诛地灭。如果人的精神能从利己的欲望中解放出来,发挥出“利他”(无私)的热情,就能“人助天助”,使人生和事业取得成功。稻盛先生在企业经营领域、梅原先生在学术领域,以及中国和全世界的先贤达人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的卓越贡献,无不证明了这一真理。

企业、国家、人类都是人的共同体。“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把利他之心,即人本性中良心的一面、理性的一面、真善美的一面切实地发扬光大,人类就能分享有限的资源,互助合作,培育并保持优良的人性,缔造“精神发声的社会”,人类就能与地球万物和谐共生。《稻盛选集-开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