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个指标每年体检都超标却没在意,34岁女子确诊肾衰竭!

广州一34岁女子

这几年体检都发现尿蛋白指数不正常

但因为没有感觉任何不适

她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也从未进行复查

结果出了大问题!

今年,该女子在检查发现

肾功能竟只有正常的30%!

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

这个指标每年体检都超标却没在意,34岁女子确诊肾衰竭!

体检指数异常没放在心上

34岁女子确诊慢性肾衰竭!

广州一名34岁女子体检时发现血肌酐升高入院,入院后复查指标显示,患者肾功能竟只有正常的30%!是急性肾损伤还是慢性肾衰竭?排除禁忌证后,医生为其进行肾穿刺检查,结果提示为IgA肾病(局灶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及间质萎缩、纤维化60%,正是慢性肾衰竭。

进一步追问患者病史,得知患者单位年年都进行体检,2018年至今患者每年体检都可见尿蛋白质1+~2+,尿潜血2+,但因为无任何不适,不影响工作生活,患者从未复查,直至此次血肌酐升高。

发现蛋白尿都必须处理吗?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病科主任王立新提醒,应重视体检中的尿蛋白,尽早发现,尽快专科积极治疗,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段。

王立新介绍,尿蛋白是尿液中重要的成分之一。正常人每天从尿中排出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主要是低分子量蛋白质和少量白蛋白,一般24小时排出量小于150毫克。那么,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毫克或尿蛋白/肌酐>200毫克/克,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则称为蛋白尿。

不过,蛋白尿也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青少年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应激状态时容易出现生理性蛋白尿,青春期的孩子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势时也容易出现蛋白尿,卧位时尿蛋白消失。生理性蛋白尿常呈一过性,持续时间短,蛋白含量少,因此,偶然一次检测尿蛋白轻微异常,并不能确诊肾脏疾病,需多次复查才会更有临床意义。

病理性蛋白尿

则是肾脏有器质性病变

而造成的蛋白尿

一般多为持续性蛋白尿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肾小球性蛋白尿,如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3)溢出性蛋白尿,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也见于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及轻链病、淀粉样变等。

(4)分泌性蛋白尿,与免疫反应、尿路感染有关。

(5)混合性蛋白尿,临床上2种蛋白尿,如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并存时,称为混合性蛋白尿。

对于这些疾病来说,蛋白尿是一个早期信号,意味着身体出现了某种异常,如果不能找出病因并加以祛除,异常可能持续存在,继续损伤肾脏,最终影响肾脏功能,甚至发展为尿毒症,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IgA肾病是什么?

导致陈女士长期蛋白尿的IgA肾病又是什么呢?这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一个主要原因。该病多发于青壮年人群,80%的患者肾活检时年龄分布在16-35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之比约2:1~6:1。

对于患者来说,日常务必做好四点:

1、定期随诊复查相关指标。即便指标正常,每3-6个月的复查都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及早发现疾病进展苗头,配合医生和及时的干预才能更好地延缓肾脏病进展,防止或延缓尿毒症的发生。

2、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为主,除了限制食用盐的摄入量外,要尽量避免摄入含盐、钠高的食物,如酱油、豆瓣酱、虾酱等调味品以及各类罐头、咸菜等腌制食品,宜多吃水果、蔬菜及优质蛋白食物,禁辛辣,忌烟酒。

3、避免劳累及剧烈运动,注意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预防感染,增加抗病能力,一旦出现各种感染,应及时应用强有力的抗生素以及早控制感染。

4、慎用药物,大部分的药物是经过肾脏代谢的,肾病患者需要警惕药物性肾损伤,要避免使用成分不清的药物,如不确定所服用药物是否有风险时,最好咨询专业肾内科医生后再使用。

来源:广州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