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山脚下的书店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佘山文化绿洲内

一栋充满现代感的三层独栋建筑

是上海三联书店·山脚下的书店,

现在,只要进入室内,

一眼便可看见一楼的主展台上,

一件件创意新颖的文创产品

和布满绿植的背景墙

相映成趣。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来自《彩图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创意的

几何造型台灯、

源自《西方古典音乐故事》的

漫画风格贝多芬、柴可夫斯基门神,

以及来自《维特根斯坦与杜尚》的

黑白T恤

在午后的阳光下

显得又新鲜又文艺。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台灯

门神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T恤

刚刚进行的图书文创新品发布会展示了由上海三联书店的编辑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专业设计团队围绕上海三联的《海错图爱情笔记》《西方古典音乐故事》等7本图书的内容元素,合作开发推出的约30件图书文创产品;此外,还有6套共17项数字文创产品。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除了八卦又耐人寻味的音乐小故事外,《西方古典音乐故事》实质上是一本正经囊括古典音乐知识的通识之作,作者将不可言说的音乐用语言为读者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吴昉介绍:“经过反复斟酌,艰难选择,一套三个音乐家——莫扎特、李斯特、海顿的头像创意被确定下来,圆形的构图非常适合制作目前流行的可持手机支架,图形具有装饰性,颜色搭配抢眼,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独具个性的年轻人驻足关注。”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有套黑绘徽章来源于《希腊艺术史》,黑绘题材通常出现在陶瓶上,所绘内容出自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中的情节。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这次的黑绘徽章上的人物有亚马逊女王、三位季节女神和酒神;还有希腊建筑中的三种最常见且至今沿用的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多立克柱式,这些柱式还出现在了帆布包上。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卖文创、伴手礼,

和设置咖啡座一样,

已经是书店的常规设置;

而出版社研发图书相关的

衍生文创产品,

也逐渐成为

维系图书与读者间黏性的桥梁,

深受读者认可。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上海三联书店在发挥自身品牌资源、图书内容优势的基础上,深度发掘文创产品潜在的销售市场,同时将自家的实体书店、阅读空间和图书文创产品的公共展示、销售行为相结合,从场景上重构出“书店+展览”“书店+文创”“书店+教学”等创新业态模式。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一面是生机盎然的植物高墙,

一面是 “硕果累累” 的 “书林” 书架,

仿佛走进山间,穿梭于书的丛林。

坐在树下,休憩片刻,静静阅读。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文创作品主要围绕三条产品线展开。

其一是围绕轻阅读类图书开发的文创;其二是围绕经典学术类图书开发的文创;其三是围绕儿童教育类图书开发的文创。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主办方介绍,图书的数字文创产品并不等同于电子书,而是通过策划、设计交互式小程序对图书内容及其文化衍生品进行创意展示,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游戏等,整合各类媒介手段,创建一个围绕图书主题文化的数字产品。

贝多芬如何在“山脚下的书店”成了门神?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徐翌晟

编辑:小开

图片:刘歆摄影、主办方供图

新民晚报文化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