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皇帝惩罚罪人,最严重的是要“株连九族”。其实在其之上还有“诛十族”的说法,那么诛“十族”中的第十族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连罪人的门生故友都要被杀掉,以至于世间再也没有和他相识的人。
历史上,只有方孝孺遭到如此酷刑,而施行这个酷刑的就是皇帝朱棣。那么为什么方孝孺会遭到这般酷刑呢?接下来笔者就来说说方孝孺和朱棣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还要从我们的主人公方孝孺说起。方孝孺,宁海人,字希直,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方孝孺是一个明朝十分有名的文人,是儒学大家。才学出众的方孝孺在洪武三十一年,就被惠帝召进京城做官,先后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可见惠帝十分重用他。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建文元年七月,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最终占据京城。朱棣为了名正言顺的当上这个皇帝,招降了大文人方孝孺,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
方孝孺心中怀着对惠帝的忠诚之情,文人的骨气不允许他为朱棣写诏书,方孝孺对朱棣破口大骂。朱棣以灭十族威胁他,方孝孺不怕,“灭十族又如何?”朱棣下令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七十三人,行刑七日方止。
所以忠君爱国的方孝孺最终死在残忍的朱棣手下,连带着一众无辜人的性命,可见朱棣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人,那么方孝孺死后,朱棣又找了谁来写诏书呢?
方孝孺死后,朱棣又找了王达善来写,王达善此人是不逊色雨方孝孺的文学大家,政治大臣。他性子简淡,博通经史,与解缙、王偁、王琏等号称东南五才子。有《耐轩集》《天游稿》。野史中有记载道,王达善看到方孝孺下场就只好帮朱棣写。
可是朱棣明面上对他客气,当他帮朱棣写完诏书之后,朱棣还是做了一些表面工作,给他封了官。
可是朱棣还是看不起王达善,之后还想要杀了他。于是有一次,朱棣故意刁难他,便问他10个生僻字读法,王达善只认出8个,而朱棣听后故意表现出十分愤怒的样子,大斥道:要你何用。王善达听后惶恐不已,随后就明了,原来朱棣是纯心刁难自己,于是他回家后就自尽了。
为什么朱棣想要杀了王达善呢?对于朱棣,王达善没有任何威胁。
原因是朱棣对这种没有忠诚心的官员不喜欢,朱棣十分讨厌阿谀奉承的人。朱棣觉得王达善今天背叛建文帝,明天也可以背叛他。于是朱棣起了杀心,但又不想明面上表现出来,所以就设计了生僻字这个办法刁难王达善。
以上这个说法出现在野史中记载,而在正史中却有另外的说法。原来王达善寿终,但王达善的几个好友,下场比较凄凉,比如解缙,他是自杀而死的。或许是民间传着传着,就把他朋友的凄凉结局装到了王达善身上,便有了这个生僻字故事。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做人千万不能像王达善一样左右摇摆,不坚定自己的立场,否则到最后最吃亏的还是自己,要向方孝孺一样做一个忠君爱国的正直之士,这才是人间正道,在死后也能给自己留一个好的名声,被后人深深的缅怀。笔者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