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冷兵器时代军队战斗力比评:最强的是大唐军队

中国冷兵器时代军队战斗力比评:最强的是大唐军队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由于种种原因,历朝历代的官军战斗力悬殊非常大,不过,公认的强军有以下四支:战国末年,攻灭六国的秦军;武帝朝数次出击漠北,屡败匈奴的汉军;击灭东突厥,远征中亚的唐军;横扫欧亚大陆,成功入主中原的元军。

笔者以为,上述四个朝代的军队,论综合实力,最强的当属唐军,没有之一!

无论是当前的热兵器时代,还是以前的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战斗力都是由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第一,士兵和军官的素质;第二,军队的装备水平;第三,军队的训练水平;第四,军队的编制、指挥系统;第五,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

纵观中国历代兵制,军队的士兵和军官的素质是处在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中的:春秋时期军队的主力是贵族,素质最高;战国普遍实行征兵制,主力变成了自耕农;汉代迅速从征兵制演变成了募兵制;唐代短暂的恢复了征兵制(府兵制);宋朝又变成了募兵,而元明把募兵变成了世袭的军户,等到了清朝,已经形成了“好人不当兵”的共识,士兵和军官素质直接降低到了地板上。

中国冷兵器时代军队战斗力比评:最强的是大唐军队

贵族兵素质最高,但数量有限,不能适应大规矩的战争,没有比较分析的价值,故而笔者把重点放在征兵制朝代的自耕农身上。自耕农由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农具,计算种子、牲畜、劳力的数量,还要会观察天气、节气,还要处理家庭内部的纠纷,家族、宗族乃至村子里的种种事物,这些对其体力和脑力都是绝好的锻炼。此外,由于自耕农是具有个人财产的个体,而不是依附于他人生活的,故而带有与生俱来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游牧民虽然也具有与自耕农基本相似的素养,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特点,使其习惯了放弃,自耕农厚土重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放弃的,故而在坚忍和韧性方面占有非常大的优势。

从上面的论述和比较中不难看出,单纯在士兵和军官的素质方面能与唐军相提并论的,只有秦军。

接下来看看军队的装备水平:秦军驰名天下的武器是弩弓,汉代广为人知的武器是环首刀,而唐代则有唐刀和明光铠,元军则是复合弓。不难看出,唐军不但有进攻的利器,还有良好的护具,攻守兼备。

再看看军队的训练水平: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基本上各国都自然而然的选择在农闲季节进行军队的训练和作战,以不影响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汉朝是募兵,不事生产,专门训练,但常备军数量远远不够,尤其是在武帝朝,总是在决定匈奴大战之前再匆忙的募集军队,军队的训练严重不足,好在他武帝命好,遇到几个不世出的将才,等到了东汉,募集来的士兵当中异族骑兵比例越来越高,纯粹的汉军变成了辅助。

唐朝则大大的不同,明确规定各地的府兵不但要耕战结合,而且要求轮番到京师负责防卫(上番),根据驻扎地与长安之间的距离远近来决定轮值的时间间隔和周期,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持训练的持续性。

中国冷兵器时代军队战斗力比评:最强的是大唐军队

第四,军队的编制、指挥系统。与现代化军队相比,古代军队的编制都不是特别的合理,四个强军之间的差别不算太大,但唐军的编制和指挥体系具有独特的相互制衡能力——各地的府兵的管辖权在文官首脑,宰相手中;守卫京师和皇宫的驻军、羽林军由皇帝亲信的武将指挥;各地府兵的虽然由折冲府管辖,但调兵的时候还必须与地方官一起验明敕书鱼符。

最后,军队的后勤保障。由于这方面的资料比较欠缺,故而只能从军队远征的战绩来逆向推导:秦军统帅,“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和远征岭南,算是秦军出击最远的路程;汉代的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其中的最远的“瀚海”据考证,应该是现在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唐军高仙芝则曾经在怛罗斯与阿拉伯军团鏖战,在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蒙元的军队则是在接近埃及被马穆鲁克击败的。故而不难看出,唐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是不弱于蒙古军队的,要知道,由于唐军是步骑混合,后勤保障的难度是高于纯粹骑兵的蒙古军。

综上所述,鼎盛时期的唐朝军队绝对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强军队,即便是放眼全球,也只有罗马帝国时代的军队能与之相提并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