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仰慕中国的德国人,给中国提一建议,导致八十九万人失去生命

水火无情,一旦来了灾害,人们即便是做了大量的准备也无法扭转意外灾害的破坏,人类曾经以为自然灾害是老天爷为了惩罚人类而来的一场大清洗,直到今天人们也仍然没有完全克服洪水的危害。水灾成了上天对付人类的武器,可是人类同样会利用水火的威力,用它们用作对付敌人的武器。

用大自然的力量来惩罚敌人在某些情况可以说是一条完美计策,但有时也会有弊端,毕竟大水或者大火等其灾害不长眼睛,分不清敌我关系,一旦做出了水攻或者火攻的命令,难免也要伤及无辜和自己人,但很多时候由于历史有所偏重,没有多少人质疑这种战争手段。

一个仰慕中国的德国人,给中国提一建议,导致八十九万人失去生命

民国时期河南地区发生了一次黄河决堤,相信有不少人都听老一辈讲过这件事。这一年是1938年,这场洪水起始的根源在黄河花园口这个地方,这次人造洪灾造成的危害相当巨大,奔涌的黄河水一泻而下,使得三个省份(河南、安徽、江苏)的44个县市汪洋一片,1250万人受到黄河的清洗,89万人死亡。

由于河南是花园口最近的省份,因此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44个受灾县市中有21个县市是河南的,死亡人口也是总死亡人口的一半。更为严重的是这次黄河改道还影响了淮河地区,淮河也跟着连年遭灾。不仅如此,决堤还给中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续大灾害,比如1941-1943年连续的旱灾,造成大规模饥荒,上千万人成为难民,河南又有300万人饿死。

黄河花园口决堤的罪魁祸首其实并不是黄河本身,更不是什么大自然的愤怒发作,这场灾难其实是人为造成的。原来1938那年,日军在七七事变之后即将突破郑州和开封,中方的兵力跟日本相差悬殊,为了拖住日本人的脚步,6月4日蒋密电:在中牟赵口掘堤,当夜24时放水。

一个仰慕中国的德国人,给中国提一建议,导致八十九万人失去生命

国民政府第一次挖掘开黄河口并不成功,又派出人员开始了第二次挖掘,不过第二次也不是很顺利,因为黄河水流北移。后来国民党新八师的师长蒋在珍把壮兵编成5组每两个小时轮组挖掘,通宵作业,6月9日终于使得大水决堤。

国民政府这样做的代价并没有从根本上阻止日军,而黄河泛滥的河道将战区形成东西两半,东面被日本人控制,西面是国民政府。真正受到惩罚的其实是中国黄河两岸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应该说这次决堤救国的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不过这个馊主意是谁出的呢?其实并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德国人,这个人叫做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一个非常仰慕中国文化的德国军人。素闻德国军队的战斗力是近代闻名的,而且德国军队的将军和参谋部作战素养是极高的,这位法肯豪森当时作为中国的军事参谋写了一份建议书,这份建议书预测了中国和日本之间未来战争基本战略。

一个仰慕中国的德国人,给中国提一建议,导致八十九万人失去生命

《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其中不仅预测了日本进攻的重点地区,华北地区一旦沦陷,陇海铁路附近的所有重大城市也将跟着沦陷,比如开封、洛阳等。日本还会从东方开攻,海上则从上海、乍浦和镇海出击,进而占领武汉,占据中国的中心。

当时形势相当危急,法肯豪森也给出了解决策略,为了阻止未来日军抵达武汉,国军应在沧州、保定之线严加防守,不能让日军攻破黄河天险,要保住郑州和开封。最后的一招就是说让黄河决堤,以水代兵,彻底摧毁日本人的战略目标。

一个仰慕中国的德国人,给中国提一建议,导致八十九万人失去生命

当然这份建议书当中法肯豪森也表达了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隐隐的不满,因此还是可以看出他的态度十分中肯,而且法肯豪森在中国也有多年,对中国情况的了解比较深,他提出来的建议并非毫无道理,甚至很多都预测精准,但从法肯豪森的角度来说他还是一个外国看客而已,对于中国人民苦难还不能说是感同身受。

黄河之水决堤对无辜人民的害处也许是一个德国军人不需顾虑的事情,他要做的仅仅是提出一个对战争胜利有帮助的应对措施,而真正决定实施这场灾难的人是中国的民国政府,能够放弃千万人生命而仅仅是给日本侵略者带来不大的损失,这样的代价还是太大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