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趟贵州绿皮慢火车 成为果农的幸福快车

作者:廖昊

进入冬季,云南昭通的苹果进入集中采摘期。12月以来,果农们每天用小车把苹果推上昭通南站站台,等候即将到达的5647次“绿皮慢火车”(昭通-贵阳)。

这趟贵州绿皮慢火车 成为果农的幸福快车

2003年,贵阳往返昭通间开行了一对“站站停”的绿皮慢车——5645/7次列车。这趟列车经由沪昆、内六两条普铁干线运行,全程407公里,平均时速只有40多公里,沿途经停18个乡村小站,全程历时9小时31分钟。它每天穿行在云贵高原的深沟险壑和偏远山区中,很快成为沿线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昭通市小龙洞乡小龙洞村毗邻五等小站昭通南站。全村有2636户村民,近九成种植苹果。1.2万亩果园,年产3600万斤苹果,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

这趟贵州绿皮慢火车 成为果农的幸福快车

把苹果运出大山、卖出好价钱,帮助果农们增收致富的,正是5647次“慢火车”。每年秋冬季,5647次列车都会迎来大批昭通果农,他们将成箱成筐的苹果带到六盘水、安顺、贵阳等地贩卖,这趟列车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苹果专列”。

10时21分,5647次列车到达昭通南站。站、车工作人员抓紧帮助果农们把苹果搬上车,确保乘降安全。

这趟贵州绿皮慢火车 成为果农的幸福快车

新鲜的苹果果香四溢,很快吸引了许多旅客购买。列车上,购销两旺的丰收景象徐徐铺展开来。

30岁的马小玉从小跟着父辈种植苹果。“我们村里苹果种植最多的一户收入年有十七八万元,少的也有四五万元。”马小玉介绍,果农们都是自产自销,依托“慢火车”运出去销售。如果没有铁路,没有“慢火车”,苹果就不好运出去,也卖不出好价钱。

贵阳客运段列车长向小波是5647次列车上的“名人”,也是沿线果农的老朋友,和他经常打交道的果农就有10多户。哪家的果园多少亩?种植了什么新品种?苹果长势如何?家中有几口人?……他都如数家珍。

“每年一到售卖苹果的季节,列车上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把大户果农的信息一一登记,提供给沿途有需求的收购商。去年,通过我牵线搭桥的苹果收购商就有10余家,销售量达40多万斤。”向小波介绍,车上还开设广播专栏,介绍昭通苹果,帮助果农们在车厢里多销售一点,下车时担子能减轻一些。

为助力果农运输,铁路部门还在5647次列车尾部加挂了一节行李车,车厢内为果农们腾设了专门的摆放区域。车站还调整列车在站台的停靠位置,为果农们搬运苹果和上下列车提供最大便利。

村主任马永志今年54岁,32年前开始种苹果。他亲历过坐等外地客商上门收购的焦灼,感受过被砍价压价的辛酸无奈;他见证了内六铁路从无到有,“慢火车”由近及远,村里的路况变好、新车变多等一系列变迁。

马永志介绍,近年来,每个季节都会有当地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开展培训和指导,新栽苹果树、新品种达到3000亩,苹果产量连年增加,平均每天有6至8万斤苹果通过“慢火车”外运,全村的苹果收入接近4000万元。5647次“慢火车”更是 “致富车”“振兴车”和“幸福车”。

这趟贵州绿皮慢火车 成为果农的幸福快车

“苹果运出去卖,价格比在本地卖得高,收入也增加了许多。车厢内,果农们的笑声增多了;车窗外,他们的房子变高变美了。能为老百姓致富出一份力,就是我们铁路人最欣慰的事。”向小波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曾秦

【来源:贵阳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