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1950年5月,毛主席给即将要过80大寿的岳母向振熙,送去了一封祝寿信,并派长子毛岸英带上礼物回湖南探望外婆、给外婆祝寿。

等毛岸英回到北京,不光向毛主席传达了湖南家人们的问候,也受人之托向毛主席提起了时隔多年的“欠债”,而讨债的两人名叫向振恺和钟瑾怀。

向振恺也不是别人,正是向振熙的大姐,而钟瑾怀则是向振恺的女儿,所以说起来她们和主席也是一家人。可是这债究竟是欠了什么?怎么欠下的?为什么时隔多年后才开始讨债?

事情还得从毛主席的岳父杨昌济和岳母向振熙,以及杨向两家开始说起。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杨昌济

杨向两家与毛泽东

杨昌济幼年时就不幸遭遇了双亲逝世的重大变故,此后杨昌济便在杨家与杨家世交好的向家的帮助下成长,成年后也和向振熙结为夫妇。

婚姻美满、家庭和睦的杨昌济在求学上却面临了不少阻难,于是他下定决心,花费了十年时间周游世界,以便增长见闻、拓宽眼界。

回国后的杨昌济选择在湖南第一师范当老师,他也在这里遇到了日后自己的得意门生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蔡和森与毛泽东

毛泽东对于知识的渴望就像海绵一样,他抓住机会就会“缠着”杨昌济学习,杨昌济不在学校就去家中拜访,期间也认识了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

两个年轻人慢慢开始熟络了起来,感觉有说不完的话,杨昌济看在眼里,也喜在心中。

他明白女儿的心思,也认可毛泽东这个学生。对于两人的交往,杨昌济并没有公开表态,而是保持一种默认的态度。

后来毛泽东开始投身于革命的浪潮中,可是作为穷学生的他,却苦于资金的短缺,而无法更好地开展革命活动。杨开慧对于毛泽东的困境也十分焦急,但父亲杨昌济一生清廉,家中的积蓄并不多。

于是杨开慧转而向自己的大姨向振恺借钱。

向振恺的生活也比较凄惨,早年经历了丧夫与丧子之痛后,如今陪在身边的只有女儿钟瑾怀。向振恺和向振熙两姐妹素来感情和睦,向振恺对于杨开智和杨开慧也十分疼爱,所以不管自己生活如何,她毫不犹豫地借给了杨开慧250块银元。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杨开慧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给了杨开慧沉重的打击——父亲杨昌济病重抢救无效逝世,临终前杨昌济还给好友章士钊寄信,将自己的得意门生毛泽东和蔡和森托付给他。

父亲的离世,对于十九岁的杨开慧来说,无疑是天塌了下来。幸好这个时候,毛泽东一直陪在身边,和她一起料理后事,之后母亲向振熙也彻底被毛泽东打动了,将杨开慧嫁给毛泽东,允许两人结为夫妇。

从此,杨向两家的子嗣们,陆续在毛泽东夫妇的引领下走上了革命道路,而毛泽东夫妇也先后有了三个孩子,分别是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

有了孩子的两个人,革命的步伐却始终没有停下,他们的身影依旧活跃与各个地方,传播革命的火种,他们必须要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任务。

所以照顾孩子的任务,则交给了向振熙。和外婆的朝夕相处在日后也时常被毛岸英怀念,他称之为“最美好的时光”。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杨开慧的牺牲与毛泽东的自责

可是这种美好并没有持续多久,最终还是被无情打碎了。因为毛泽东带领红军进攻长沙,湖南军阀何健对毛泽东无可奈何,于是就派人把杨开慧和孩子们都抓了起来,关进了大牢之中。

其后更是对杨开慧严刑拷打,问她毛泽东的动向、逼迫她发表公开声明,跟毛泽东脱离关系。可这明显是低估了杨开慧和他们夫妻间的感情,杨开慧始终没有松口答应何健,她说:“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甚至劈头盖脸痛骂了何健一顿,这使得何健更加怒不可遏。

于是何健准备杀害杨开慧,妄图逼迫革命志士们投降。

入狱期间,杨开慧的六舅母严嘉经常会冒着危险去看望她们母子,帮助杨开慧传递消息。可是在一次临行前,杨开慧让严嘉下次带一面梳妆镜和一些化妆品。

听到这个请求,严嘉愣了一下,然后突然像明白了什么似的,眼泪潸然落下,连连答应了下来。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杨开慧纪念馆

同年十一月,这天阴云密布,阴得人心中有种空落落的哀伤。虽然凛冽的寒风直刺骨髓,但是杨开慧的脸上没有一丝惶恐和犹豫,从容地向刑场走去。

前几天她还在牢中刚过了自己的29岁生日,可她的生命如今也突然被残酷地画上了休止符。

杨开慧牺牲后,大姨向振恺万分悲痛,如同失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再次拿出了100块银元,托付严嘉帮忙料理后事。

一个月多后,杨开慧牺牲的噩耗传到了瑞金,毛泽东听闻爱妻不幸牺牲后,强忍着丧妻之痛与自责,立刻给岳母和杨家去了一封信,心中饱含了自己对杨开慧和杨家的内疚之情,他这么写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同时寄去了一笔钱款为爱妻修筑墓地墓碑。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杨开慧烈士之墓

长期以来,杨开慧都作为毛泽东身后最坚定的支持者,给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毛泽东以鼓励和帮助。如今突然被告知早已天人两隔,毛泽东一时难以接受,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脚下的革命之路。

杨开慧的牺牲,也让社会各界大为愤怒,讨伐何健的怒吼声更加响亮了,于是何健只得把毛岸英三兄弟放了出来。

三兄弟被释放后继续跟着外婆生活,而这次回家后,外婆却不肯让三兄弟离开她半步,因为她已经失去了女儿,如果外孙们有个三长两短,她可能就真的支撑不住了。

令人更为心痛的是,在这之前,杨向两家就已经出现过革命烈士了。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杨开慧与毛泽东

革命浪潮中的杨向两家英烈

向钧是杨开慧的二表弟,聪明而且满腔热血,杨昌济也非常喜欢自己这个外甥。向钧考入岳云中学后,在表姐杨开慧的引领下,读了不少毛泽东的文章,他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也油然而生。

于是他下定了决心,要跟着毛泽东一起进行革命,在1923年他如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

投身革命的向钧好像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不少革命活动中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两年后上海五卅惨案爆发,无数的工人、学生和市民走上街头参与抗议,向钧也带领学生们前往日本领事馆抗议。

随后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全身心投入到了工农运动中,当时他的革命成果斐然,二十岁的他就当上了中共衡山地方执委会书记。

毛主席考察完他在衡山的农民运动后,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时的向钧,任谁都会说他肯定是个前途不可限量的青年才俊。

无奈天妒英才,1927年底他前往长沙参加党的秘密会议时,因为出现了叛徒告密,导致他和其他六个同志不幸被敌人抓捕,次年一月在长沙教育会坪被敌人杀害,当时他才22岁。虽然年龄不大,但临刑前的向钧毫不怯懦,从容赴死。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向钧(1906-1928)

杨开明,杨开慧的堂弟,比向钧大一岁,同样是从小受到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心生向往。1925年他前往广州开展农民运动,并于第二年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人。

到了1927年初他奉命回到老家湖南开展农民运动,接着又跟随毛泽东开展秋收起义以及前往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他也跟着毛泽东和众多革命同志增长了不少革命经验。

然而命运似乎对杨向两家不太公平,一只无形的黑手开始伸向了杨开明。

1929年,是他的过得第二个本命年,可是在年底他听从组织安排,前往湖北重新建立革命根据地,可惜由于叛徒败类的出卖,他不幸被敌人抓捕,并于次年2月在长沙识字岭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25岁。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杨开明(1905-1930)

令人惋惜的还有杨展,她是杨开智唯一的女儿,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侄女。杨开慧牺牲那年她才十岁,看着姑妈被敌人陈尸识字岭,年幼的她当即就要背姑妈的遗体回家、立志为姑妈报仇。

成长于书香门第的她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深得同学老师的喜爱,再加上她很喜欢读革命书刊,所以她的思想非常进步,高中就被推举为学生会的学习部部长。

到了18岁这一年,她带领着同学们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过了一年后成为了华北联合大学的学生,并在1941年以学校第二届党代表的身份出席大会。

但是意外总会在不经意间让人措手不及,同年秋天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了大规模扫荡,杨展在随学校紧急转移的途中,不幸失足坠崖。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杨展(1920-1941)

当同志们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满脸血污地陷入了昏迷状态。队长赶忙给她喂水,过了一会她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可她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让同志们不要管她、抓紧转移。

自知命不久矣的她请求队长回去告诉组织,等到抗战胜利后,再把情况告知她的父母。毛泽东知道后一直不敢告诉内兄杨开智,直到八年后才在杨开智的询问中告知了实情。

杨向两家对于革命的付出,无疑是巨大且沉重的,这也让毛泽东对于家人一直都非常自责,可他们却并没有因为家人的离世,而选择放弃对革命的支持,反而继续支持着革命和毛泽东。

历史永远也忘不了他们的付出,他们的付出在某种意义上,也确实是一笔难以偿还的债。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杨展烈士纪念碑

毛主席心中始终放不下湖南老家的家人们

时间回到1949年8月,长沙成功解放,这座城市也终于走向了和平。人们夹道欢迎解放军的到来,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

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作为毛泽东的内兄,杨开智也迫不及待地把母亲向振熙尚在人生的消息告诉了他。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悬着的石头总算能落下了,当即派人马上回了封电报:

“来函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都在北京。岸青还在学习之中,岸英或许可以回到湖南工作,他们也都很想念外祖母。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王稼祥妻子——朱仲丽

一个月后,当毛泽东得知王稼祥的妻子朱仲丽要回湖南老家省亲时,又准备了一件皮大衣和两件皮袄,专程委托她给老夫人送去,

其中还有一封毛泽东的亲笔信:“杨老太太,你们好吧!现在托朱小姐的方便,替我前来探望你们。里面的皮大衣是我送给您的,两件皮袄是给开智夫妇的。”

看到自家女婿的礼物及信件,向振熙自然是十分感动的。同时她也明白,女婿如今已经是人民领袖了,一举一动都在无数人的注视当中。

所以她也时常告诫家中的小辈们:切勿仗着和毛主席的姻亲关系胡作非为,不能坏了毛主席的名声。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杨开慧之母——向振熙

朱仲丽还给向振熙带来了毛泽东的一句话:“主席说,他想把您老接到北京,由他亲自照顾。”

可话音刚落老太太连忙拒绝了,她不想给女婿添麻烦,于是朱仲丽回北京后也如实转告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后虽然有些难过,但也只得作罢。

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放不下的不止有岳母向振熙,还有杨向两家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烈们,其中自然也包括自己英年早逝的爱妻——杨开慧。

他深爱着杨开慧,也深爱着家人们,他对家人的感恩与自责,也促使他一直在找机会去弥补。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毛岸英回乡祝寿却碰到了“讨债的”

次年五月迎来了向振熙的80大寿,毛泽东不光送去了礼物和亲笔信,还嘱咐长子毛岸英回家祝寿。

已经和外婆19年没有见过面的毛岸英心中万分激动,立刻前往湖南老家。再次见到外孙的向振熙惊喜之余又不禁感伤了起来,紧紧拉着毛岸英的手不肯放开。

当初女儿杨开慧牺牲后,她虽然舍不得,却还是把外孙送往了上海,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有二十年之久。当年那个幼小可怜的小男孩,如今已经成了英俊高大的大小伙子,激动之余向振熙也深感欣慰。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毛泽东与毛岸英

接着毛岸英也去拜访了其他的亲戚家人,包括当初两次资助母亲杨开慧的向振恺。此时的她年事已高,因为患病常年卧床,而且家境也十分贫寒。

看着毛岸英缓缓地开口说道:“毛姑爷把那笔钱还了就好。”,而向振恺的女儿则向毛岸英讲述了发生在前段时间的一个故事:

当时钟瑾怀和儿子们前往东北,途中路过北京的时候,钟瑾怀想到了毛泽东,心中逐渐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家中如此艰难,母亲的病情又迟迟不见好转,自己对此又无能为力。

如今到了北京,能不能找毛主席想想办法,当初母亲借给杨开慧的钱,自己是不是可以讨回来了?

等钱到手后可以治病,万一来不及给母亲治病的话,也能用来料理后事。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拿定主意后她就准备去找毛泽东“讨债”,她找到了时任中央统战部长的李维汉,并成功拿到了对方开具的证明,可这件事却被黄晋苏劝阻了下来,于是她只得作罢。

期间儿女也劝钟瑾怀:“我们家里先前为霞姨夫妇的革命活动资助的那笔钱,比起霞姨捐躯实在不算什么。”

这次毛岸英时隔多年回家,向振恺和钟瑾怀自然也是很高兴的,毕竟毛岸英兄弟仨经常跟着母亲来玩,她们对兄弟仨也是疼爱有加。如今久别重逢就开口“讨债”,她们其实也过意不去,只是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毛岸英把事情听明白了之后,看到向振恺和钟瑾怀晚年生活如此凄惨,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于是答应向振恺和钟瑾怀,回到北京马上把这件事转达给毛主席。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毛岸英

临行前,毛岸英还去祭拜了母亲杨开慧的墓地,母亲牺牲前的画面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消散,28岁的有为青年此刻眼泪夺眶而出,悲痛之情难以抑制,在母亲的坟前久久不肯起身。

是啊,他已经有二十年没有见过母亲了,再也牵不到母亲的手了。

这次返乡之旅让毛岸英心中释怀了一些,又铭记了一些,心中对于建设新中国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回到北京后他将向振恺的情况告诉了毛泽东,并且提起了当初的“欠款”。

毛泽东得知自己的大姨妈来向自己讨债后,心情也是难以平复,他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杨开慧、向钧等人的身影,回过神来后便对毛岸英说:“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了。这样吧,让她和杨老太太住在一起,由我供养。”

他这么说了,也确实做了,甚至做得更多。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毛主席持续了一生的“还债”

首先毛主席马上安排人,帮助向振恺和向振熙两姐妹从乡下老家,搬入了长沙的希圣园一起居住,共同由毛泽东供养。

这是他已经说过的,虽然已经做到了,但他依然觉得自己还得不够多。

于是当全国从供给制转为薪金制后,毛主席每月还会给两位老人寄去100元作为生活费,而且平常不管政务多么繁忙,毛主席始终记挂着两位老人,有空就会给她们写信,每次得知两位老人身体都还健康的时候,毛主席都会流露出为之开心的情绪。

当向振恺辞世的时候,毛主席万分悲痛,寄去了300元作为丧仪。1960年时,向振熙90大寿时,毛主席给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寄信:

“开英同志:杨老太太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上二百元,烦为转致。或买礼物送去,或直将二百元寄去,由你决定。劳神为谢!顺致问候!”

毛岸英回乡祝寿,碰到讨债的,主席听闻:欠下的债这辈子都还不清

但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因为本身年事已高,两年后杨老太太也与世长辞了,这个消息对于毛泽东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

他已经失去了岳父、爱妻及爱子了,如今岳母也和他阴阳两隔,当初的一家人只剩下了他和次子毛岸青。

他压抑着内心的悲痛与孤寂,往家乡致信吊唁,并对杨家人嘱咐道:“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

可能对于毛主席来说,他对两位老人的“还债”,不只是源于内心深处的自责,也源于对爱妻杨开慧的思念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