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震为什么是福将?总能在大家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找到一条活路

提起王震将军,大家都会想到南泥湾、大生产、新疆军垦,让人感觉只要有王震将军在,就吃穿不愁。

其实,对王震将军的这种幸福感觉不是抗战才开始的,早在红军最艰难的长征途中,王震就是一位有名的“福将”。

王震为什么是福将?总能在大家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找到一条活路

1936年7月,王震率领红六兵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继续北进。当时虽然是7月,但青甘高原仍然寒冷袭人,红军战士们都饱受疟疾之苦。

红六军团17师政委汤祥丰就由于误食毒草,患上了疟疾,高烧不退,虚弱不堪,即便躺着不动都心慌气短,稍稍走动一会儿都要虚脱。

王震知道后,命令抬也要把汤政委抬到目的地,王震还亲自过来抬担架。

怎么能让王震亲自抬担架呢?战士们纷纷过来,几个人共同抬着担架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唠嗑。无意中,一个小战士说他们家乡有一个偏方:用大烟土可以治疟疾。王震听后,将信将疑,就决定试试。

说来也巧,部队前些日子“打土豪”,正好缴获了一箱鸦片,王震本来打算埋掉,但听说鸦片可以当药品使用,就留了下来。

王震为什么是福将?总能在大家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找到一条活路

王震跟汤祥丰说了这个偏方,但也提醒他,这东西吃多了肯定有坏处,汤政委政治觉悟高,说我就给战士们做个实验吧,要是真好了,战士们就有救了。

于是,汤祥丰就吃了一把烟土,结果神了,第二天高烧果然就退了,也能拄着棍子走路了。

一看烟土真的能治疟疾,王震大喜,立即将烟土都碾碎了,发给患病的战士们,很快就把部队中的疟疾给控制住了。

当时,还有一种困扰部队最严重的“病”,没有方子治,就是饥饿。这里是荒原,百里都难见人烟,筹集粮食非常困难,官兵们都经过漫长征途的煎熬,体能衰弱到了极点,再得不到营养补充,一点疾病都可能夺走大家的生命!

就在王震无计可施的时候,当地一个牧民告诉了他们一个好消息:这里的荒原上,游荡着一群野牦牛,没有主人,如果能抓到它们,就不愁饿肚子了。

王震为什么是福将?总能在大家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找到一条活路

王震一听,来了精神,就找来师长刘转连,说:“转子,咱们搞些牛肉吧!”

打过猎的人都知道,凡是由家畜野化而成的野兽,不但野性十足,而且极其狡猾,知道许多人类对付它们的套路,因此很难寻觅,更难捕捉。

这么大的荒原上哪里去找呢?刘转连没有一点信心,但王震却充满了信心,找来几个枪法好的战士,一起深入到荒野去寻找牦牛群。

一连寻觅了几天,也没有见到牦牛的踪迹,饥寒交加的战士们都有些失望,打算回去,但王震却像个经验丰富、极富耐心的老猎人,不停地观察地面上的蛛丝马迹,终于发现了一些牛粪和牛蹄印,顺着牛蹄印,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头牦牛!

这下子,大家都来了精神,十几口大锅一字排开,都在炖牛肉,浓浓的肉香弥漫在整个宿营地,让饥肠辘辘的官兵无不大咽口水。

刘转连把一碗切好的大块牛肉端给了王震,但王震却拒绝了,而是把牛肉分给了那些身体虚弱的伤病员,自己只是喝了点牛肉汤。

王震为什么是福将?总能在大家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找到一条活路

就在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吃肉时,第16师师长张辉飞奔而来,又报告了王震一个天大的喜讯:“王政委,咱们六军团有救了!”

王震忙问:“什么情况?快说!”

张辉说:“战士们找到那群野牦牛了!连公带母、大大小小一窝端!”

王震一听,眼睛放光,急忙跟着张辉去看。

只见战士们已经用木栅栏围住了一群野牦牛,足足有几十头,蔚为壮观,大家无不振奋!

王震对张辉说:“每天杀三头,其他的赶着走,这可是咱们的救命牛,你一定要看管好,跑了我唯你是问!”

张辉又命令团长廖长青,要他专门看管牛群。廖长青就安排了一个连,负责看管牛群,每天一边行军,一边赶着牛群,每到新的宿营地,立即扎好木栅栏,以防牦牛走失。

王震为什么是福将?总能在大家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找到一条活路

有一天,行军非常辛苦,战士们都累坏了,木栅栏扎得不够牢固,而且大家因为太累,都睡着了,结果那群牦牛在一夜之间都跑光了!

张辉和廖长青哭丧着脸,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王震,把王震气坏了,帽子一摔,大声说:“叫你们小心小心,还是把救命牛跑丢了!你们俩干什么吃的?全部撤职!”

两人垂头丧气,准备接受处分。

过了一会儿,王震的气消了许多,叹了口气,说:“也不能全怪你们,这些牦牛精得很,我找它们时连根毛都看不见,现在跑了也是天意,就当我们放生了。”

不过,这几天杀的牦牛,也支撑着红六军团走出了荒原,渡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时间。

很多人都说,王震将军是一位“福将”,总是能在大家都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找出一条活路。其实,这并不是王震将军有“福气”,而是勇于尝试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信心,让他屡屡能在绝境中绝处逢生,逃出生天!

(参考资料:《王震传》《王震的三次长征》《长征的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