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退台后,仕途路线按医院方式分成4科,“妇科“代表都有谁
国民党退台初期的几年,对台湾来说,无论内政“外交”都是一个多事年代。但对蒋介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好兆头。最重要的变化是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宣布“恢复”行使“总统”职权。此后,又赶上大约三四年“西线无战事”,从而使台湾日趋稳定。
随着时局的稳定,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都在扩充个人势力。从大陆逃到香港、海外,以及来台那些隐姓埋名的各路人马,纷纷出来寻找一展身手的机会。他们根据以往身处国民党斗争之中得来的经验,认为终南捷径就是投奔草山(后改为阳明山),即蒋家门下。因为其他三大家族,孔宋家族不见了,陈氏家族,只在“立法院”剩下一批几十年不改选的C.C.系残余势力。于是,有人做了一个非常巧妙而生动的比喻,即把台湾的仕途路线,按医院方式分成四科,即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若想过官瘾,舍此四科则无门。

内科领域十分广泛,无疑是能治百病的首席大科,走内科路线无疑是指要千方百计接近蒋介石;外科是指走外国路线(指美国)的人而言;儿科则是指去巴结蒋经国的那些门下客;而走妇科路线的毫无疑问是说想依靠着宋美龄往上升的人们了。
从上述四科来看,唯有宋美龄没握有实权。但是有人评论,几十年来,宋美龄都一直维持着“中国最有实力的女人”的地位。在大陆期间且不论,只看国民党退台以后,她在蒋介石、蒋经国时代,虽没有什么职权名分,但始终都拥有顶峰实权人物才拥有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最主要的因素来自她是蒋介石的夫人。
事实上,从20世纪20年代蒋、宋联姻开始,就已为宋美龄的这种实力铺上了红地毯。蒋介石生前,她的这种作用显而不彰,但蒋介石死后,这个影响力不仅存在,而且近逼到权力核心。所以,引得许多人仍然要走妇科路线,且对她一直忠心耿耿。也有人把追随宋美龄的人们又叫作“夫人派”。
我们可举几人为例。
首先要介绍的重要人物就是在台湾素有“常青树”之称的沈昌焕。
此人曾任台湾“总统府”秘书长。自1952年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成立以来,沈昌焕就始终活跃于台湾政坛。当年,他是16位改造委员中的一位,后来,他又是国民党12人小组中的一员,似乎,岁月无法改变他在国民党权力核心中的重要地位。由38岁干到70多岁,沈昌焕始终是权力变局中的要角。
沈昌焕是江苏吴县人,1933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政治系,1934年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攻读国际政治。在此期间,沈昌焕练就了一口漂亮的英语,为他以后从事外交,打下了基础。1936年,沈昌焕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密歇根大学,翌年学成,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38年至1940年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期间,正式加入国民党。他20几岁即担任中国远征军参议,后任宋美龄的英文秘书。为宋美龄所重用提拔。
1940年秋,他在重庆进入外交部任礼宾司交际科专员,开始了外交官生涯。 1945年后,沈昌焕开始担任蒋介石的私人英文秘书。在那段时间里,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每次同蒋介石会谈,都由沈昌焕担任翻译。由于他口才好,反应快,所以这位年轻的翻译官深得蒋介石夫妇的赏识,由此奠定了他与蒋家非同寻常的亲密关系。
有人说,沈昌焕因任英文秘书而官运亨通。因为不论是蒋介石时期,还是蒋经国时期,英文秘书一直是有着相当重要地位的。众所周知,国民党退台以后,在国际上的处境可以说是越来越困难,争取美国的支持便成为优先处理的课题之一。 蒋介石鉴于大陆时期,他的私人代表或驻美使节(如宋子文等人)经常不能将其意见忠实地传达给美国政府,因此,他不得不不厌其烦地亲自和美驻台“大使”或来访人士交换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英文秘书不仅是担任翻译工作,往往要在重要决策上提供意见。
国民党从大陆退台以后,沈昌焕的仕途更加一帆风顺。1952年国民党成立“中央改造委员会”,沈昌焕成为16位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位,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
要说“夫人派”的代表,不能不提到秦孝仪。
秦某人曾任过蒋介石的机要秘书,古文有相当不错的功底。当年他在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受训时的一篇古朴简练的自传,就为当时兼任院长的蒋介石所赏识,一下子提拔为“总统府”机要秘书,专门掌管蒋介石的文案。其后不到两年即升任为国民党中央的副秘书长,仍兼管蒋介石的中文文书业务。
当年任何达官显贵要晋见蒋介石,不通过秦孝仪这一关是见不到人的。有人把这称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由于蒋介石的器重和知遇,秦孝仪也同时获得了宋美龄的欢心,所有有关宋美龄的中文文稿,也都经过秦孝仪之手。可以想象,在蒋介石伉俪双双欣赏的情况下,秦孝仪的“气焰”该是多么嚣张!
蒋介石去世之后,蒋经国在尊重上一代的情况下,仍然任用着秦孝仪,所以他风光依旧。他也依然极得宋美龄的倚重,自然仍是不可一世。据报道:满朝文武,除了宋美龄和蒋经国之外,秦孝仪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 可以说秦孝仪依蒋家王朝为生,他对蒋家忠心耿耿,也为蒋家做了不少事情。
追随宋美龄的还有黄仁霖。
当年他是宋美龄创办的“励志社”的总干事,确为宋美龄手下的一员大将。宋美龄对外的联系,长时间由黄仁霖负责。据说,当年张学良要见蒋介石,需要先通过张群安排,而张学良要见宋美龄,则必须请黄仁霖先行联络。由此可见黄仁霖在宋美龄面前的分量之重。
在大部分时间,蒋介石称黄仁霖为总干事,因为他是“励志社”的总干事。宋美龄则常以英文叫他“上校”。后他已升到“中将”,宋美龄对她的称呼依旧如此。黄仁霖非常喜欢这一称呼,他认为这样才能表示出与“第一夫人”之间的密切关系。黄仁霖对蒋介石夫妇绝对忠诚,只要是蒋氏夫妇的命令,即使冒生命危险,他也会坚决执行。所以,在黄仁霖结束他长达25年“励志社”职务时,蒋介石亲书“忠诚精勤”四字横幅,以资鼓励。
1981年,黄仁霖受到了宋美龄的接见,并得到了最高的嘉许:“如此忠诚于领袖,老而弥坚者,生平所见,以君为第一人。”
对黄仁霖本人来说,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他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的表现。当时他陪同蒋介石夫妇到了开罗,在开罗会议的协定即将签字时,黄仁霖发现了文件中对于澎湖列岛的战后归属问题竟只字未提,显然是一重大疏漏,马上建议予以补正。这是黄仁霖为中国领土的完整做的一件好事,也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受到宋美龄看重的,还有国民党妇工会、妇联会等某些人物,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随着台湾的发展,外科和妇科效力终究敌不过内科和儿科,宋美龄为了表示支持蒋介石传子“大计”,渐渐地退出了权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