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的铁原阻击战,63军188师563团8连连长郭恩志率领50多名战士在一个高地上阻击美军骑兵一师6天6夜,以伤亡16人的代价歼敌820人,创造了一个辉煌的胜利。

左起:刘光子,王永章,魏巍,郭恩志,李蕤,李满,除魏巍外,其余五人均为战斗英雄
郭恩志属虎,打起仗来也像老虎一样勇猛,战友们都说他有种敢上刀山下火海的英雄气概。1948年2月,在攻打肖家营的战斗中,为了侦察桑干河的水情,郭恩志跳进刺骨的河水里,等他起来时身体冻僵晕了过去。再醒过来时战斗已经打响了,他抄起卫生员充作酒精的烈酒猛灌两口,拿着枪就冲出去了。
到1949年10月,郭恩志共参加了20多次重大战役,多次负伤,8次立功。原想着天下太平了,可以过几天好日子,不想美国佬不消停,直接饮马鸭绿江了。为了保家卫国,郭恩志所在的63军再次踏上了战场。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冲上敌军阵地
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已经接近尾声,63军接到命令,在涟川、铁原一线组织防御,迟滞敌人的进攻。郭恩志所在的188师原本是作为预备队的,但前线189师打得异常艰苦,188师被提前派上了战场。已是连长的郭恩志将率领他的8连坚守高台山左翼的200高地。
他们的对手是有着美军开国第一师美称的骑兵一师。在第一次战役中骑兵一师160年不败的纪录被39军打破,不甘心失败的骑兵一师休整补充后卷土重来,企图凭借更强大的火力报前次失败之仇,要想夺取高台山,必先攻占200高地,两虎相争,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骑兵一师号称美军开国第一师,注意胳膊上的马头臂章
郭恩志打仗虽然勇猛,却并非一味蛮干。相反,他还非常讲究战法。一到阵地,不论战士们如何疲惫,也要先修好“一洞三位”才能休息。“一洞三位”即防空洞、防炮位、坚守位、机动位。有了这“一洞三位”,战士们就可以将敌军炮火的杀伤降至最低,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打击敌人。
6月5日清晨,美军开始猛烈炮击8连阵地。8连经过第一阶段的血战,现在只剩下50余人,他们知道敌军炮火的厉害,全部躲进防空洞里休息,炮击持续了一个小时后,敌军步兵上来了。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在坚守阵地
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方案,当敌人靠近后,郭恩志一声枪响,炮手宋乃成立即向敌军前后左右四面各开一炮,为了躲避炮弹,敌人纷纷挤向中间,而后面紧接又飞来4枚60炮弹落在敌群中间,顿时几十人被炸上天。
郭恩志第二声枪响,重机枪手王森茂一口气将150发子弹全部喷射出去,瞬间在敌军中打出一条血胡同,郭恩志第三声枪响,副连长滕俊英带着两个小组将冰雹般的手榴弹扔入敌群,紧接着端着刺刀冲向了敌人。
志愿军用机枪扫射敌人
骑兵一师哪见过这种打法,他们对近战的理解就是冲锋枪扫射,在刺刀刺入肉体的”噗、噗”声中,敌人崩溃了,他们掉头就跑。敌人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了。郭恩志由此得到了“郭三枪”的外号。此时,他命令部队迅速进入防空洞,因为敌人一退,炮击就要开始了。
就这样,一个白天8连打退了敌人3次进攻。天黑下来后,郭恩志命令:不能让敌人休息,3排长带领一个小组去袭扰敌人。已经疲惫不堪敌军睡得正香,突然帐篷里响起了手榴弹的爆炸声,十几个敌军还在睡梦中就一命呜呼,武器弹药也被搜检一空。
防御战不能是消极防御,阻击和伏击相结合才是最好的
第二天一早,敌军两个营在8辆坦克的配合下又准备发起进攻。可是负责侦察的战士却回报:敌人用中文大声交谈,说攻不上去,干脆直接用重炮轰平山头算了。
听到这个消息,郭恩志笑了。他对指导员苏文说:这是想让咱们躲进防空洞,他们不打炮,步兵直接冲上来。这么简单的把戏也想骗过咱们?他立即命令部队不进入防空洞,全体进入阵地准备战斗。
美军伤员被从山上抬了下来
果然,敌军两个营悄悄得摸了上来,离阵地还有二三十米的时候,被一阵猛烈的弹雨打得尸横遍野。敌军恼羞成怒,飞机和坦克不要命的向阵地上招呼。打得激烈的时候,郭恩志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和美军拼起了刺刀,一连挑翻几个美国兵。敌人被打怕了。
接下来的几天,郭恩起率领8连以阻击和伏击相结合的方法,大量杀伤敌人。在6天6夜的时间里,打退敌军进攻13次。骑兵一师一个加强团,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硬是奈何不了只有50人驻守的小山头。到8连撤出战斗时,共伤亡16人,歼敌820余人,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