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登基后如何对待刘德?此举有何玄机?

有一句话叫做“以德报怨”。明太祖朱元璋在对待自己原来的“东家”地主刘德的态度,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当初朱元璋一家曾在刘德手下尝尽了人间冷暖,可是在成功之后,朱元璋不但没有惩罚刘德,还给了他良田,让他善终。这样的胸襟,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登基后如何对待刘德?此举有何玄机?

刘德不“留德”

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开国君主中,算是出身最低的。他出生于安徽凤阳,家族是赤贫的佃农家族,甚至低贱到了没有名字、只能以数字给人命名的地步。比如朱元璋自己叫朱重八,他的父亲叫朱五四,他的爷爷叫朱初一。

既然是佃农,就得租种地主的土地,朱家伺候的这位地主就是刘德。刘德是个好名字,但是这个人真不是什么好人。每次佃户家里有什么困难,他从来没伸手帮过,总是阴阳怪气地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登基后如何对待刘德?此举有何玄机?

朱元璋8岁时,就被迫给刘德家放牛。刘德对放牛这个活儿是有考核标准的,如果牛一段时间没长膘,负责放牛的朱元璋就必然会面临一顿毒打。即使牛放得好,刘德也很少给放牛的朱元璋饱饭吃。长此以往,朱元璋心中愤懑,便和徐达、汤和几个发小,在山里把牛宰了吃了。牛肉吃净,只留了一条尾巴,被几个人插到了一个石头缝里。朱元璋回去告诉刘德,牛钻到石头缝里去了,就剩下了一条尾巴在外面。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登基后如何对待刘德?此举有何玄机?

刘德赶紧过去一看,立马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牛不是孙悟空,怎么会钻到石头缝里去呢?肯定是让几个放牛娃给吃了!于是他把朱元璋等人拎了过来,又是一顿毒打……

几年之后,凤阳闹了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不幸病死。朱家兄弟身无分文,无法安葬父母,便向刘德跪求,希望他看在父母给刘家干了一辈子的份上,弄块坟地安葬父母。刘德不但不给,还骂朱元璋兄弟“下贱”。最后还是邻居刘继祖看他们可怜,给了他们一块坟地,这才让朱元璋的父母兄长入土为安。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登基后如何对待刘德?此举有何玄机?

以德报德也报怨

后来朱元璋加入红巾军,靠着自己的才智一步步的走上了权力的巅峰。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并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北伐元朝,恢复了汉家天下。天下稳定之后,朱元璋回到凤阳,来了一出“太祖还乡”。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当初赠予他墓地的刘继祖。可惜时过境迁,他的这位恩人已经作古。朱元璋于是赐刘继祖的后人良田百顷,世代为官,算是对恩人的报答。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登基后如何对待刘德?此举有何玄机?

之后,朱元璋叫来了刘德。这位无德的地主以为朱元璋要报复他,吓得体如筛糠,不停地磕头谢罪。可是朱元璋并没有为难他,反而说:“当初你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对不起我的。当年你有哪里能知道我会当皇帝呢?”然后赐给刘德良田三十顷,并且免除了他5年的赋税。此后刘德一直过得很安稳,朱元璋没有找他“秋后算账”。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登基后如何对待刘德?此举有何玄机?

以德报怨的背后

朱元璋的以德报怨,并非是因为他仁慈。事实上,朱元璋一点都不仁慈,明初三案血雨腥风,杀人数万,让人看到了他的心狠手辣。他之所以对刘德宽宥,是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懂得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了。当时,明朝的天下刚刚建立不久,人心还不稳定。如果他真的为了私仇而惩罚刘德,不但无法获得任何的利益,还会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要知道,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也是个构架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上的国家。他要想让天下稳定,必须要表达自己和地主阶级合作的明确态度。而宽宥刘德,则是表达自己立场的最好手段,就和刘邦给仇人雍齿封侯的作用一样。刘德,其实不过是朱元璋的一面幌子,完全是为了招揽人心而存在。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登基后如何对待刘德?此举有何玄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