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历史上,宋江确有其人,而他的起义也实有其事,这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从水浒的结局上看,宋江到头来终究是以悲剧收场,真可谓成也忠义,败也忠义。

宋江,人送外号及时雨,本是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里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个不起眼的刀笔小吏,当初晁盖等7位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是宋江事先得知,偷偷帮助了晁盖等人逃跑,后来晁盖还派刘唐去给宋江送金子和书信,没想到被阎婆惜给瞧见了,她以此要挟宋江,被松江一怒之下一刀砍死,就这样宋江逃往了沧州,被迫落草为寇,上了梁山。
纵观梁山之所以壮大,还要归功于宋江的号召力和团队组织能力,这是晁盖、吴用等人远不能及的,也正是有他的影响,梁山好汉才会在接连打胜仗的情况下,主动向朝廷投降,没有宋江的威望,招安投降的阻力会大大增加。
再者,宋江满脑子都是忠臣孝子的忠义思想,强行把108位“强盗”转变为朝廷忠臣,他打着济富济贫的口号造反上山,心底里却心系朝廷,盼望招安,做一个奴颜婢膝,名副其实的投降派。
其实宋江走向招安这条道路是必然的,在看到州孔目送来的公文,知道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后,他的反应是: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犯了大罪,这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却是饶不得。
啥意思呢?从梁山好汉第一次造反开始,宋江的思想观念就站在了朝廷一边,还从所谓的法度立场上出发,反对晁盖等人造反,他杀了阎婆惜后,被逼亡命江湖,后来被判刺配江州牢笼,差点丢了性命,梁山好汉大闹江州法场,众人好不容易才把他接到山上。
晁盖等人纷纷劝说宋江留在梁山,可宋江却断然拒绝,说:此话休提!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他的这些言行,无时不在表达他维护封建法纪纲常的立场和浓厚的忠义思想。
为了投降朝廷,宋江可谓是用尽了手段,比如在菊花大会上,他用《满江红》一词鼓吹招安,结果引得群雄激愤,李逵更是一脚踢翻了椅子,大骂道:招安,招甚鸟安!还有像阮小七目无天子换玉酒,李逵撕毁招书痛骂徽宗,吴用指责宋江对招安太过执迷等等,这一系列举动,都在说明梁山好汉是反对招安的。
所以,梁山好汉之所以失败收场,不是说他们做得不够好,而是作为集团领袖的宋江有问题,他没有做好一个领导该干的事,因为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