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主题纪录片《痕》首映

作者:廖昊

著名导演李杨凭借《盲井》《盲山》《盲·道》构成的“盲系列”影片为观众认知。12月11日下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他来到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首次小范围放映并捐赠了27年前的毕业作品——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纪录片《痕》。

李杨是陕西西安人,1992年,他前往德国留学,就读于科隆影视传媒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导演系。纪录片《痕》是他的毕业作品。通过翻录当年录像带,增加中文字幕等修复工作,这部时长一小时左右的片子与国内观众见面。片中,不仅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还有日本随军记者、侵华日军的回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也曾为他提供一些胶片片段。

“德国留学期间,1995年正值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对战争进行反思,我就发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和影片资料非常少,甚至在德国国家图书馆都没找到几本,而且还都是英文的,这就激发我拍这样一部片子,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李杨表示,如果不控诉,就会遗忘。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想通过这部片子提醒大家警惕这种反人类罪行,在国际上发出更多的呐喊。

李杨告诉记者,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很浩瀚,当时通过同学找到相关权威专家,介绍创作思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少走弯路。片中,在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孙宅巍研究员等专家的梳理下,史实真相一步步被揭开,并深层剖析战争悲剧。 在片中,夏淑琴、李秀英、陈德贵、刘永兴、许自强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面对镜头讲述历史的真相,现在其中有的“时间证人”已经去世,还有人脸上添了许多岁月的痕迹。

27年过去了,孙宅巍说,“痕”,也是一种记忆。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全人类的记忆,引发全世界人民的共鸣。“这部片子不管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国家放映,都有教育意义。”

据悉,经过完善后,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将永久收藏该片以及创作手稿。(张楠)

【来源:扬子晚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