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时期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日本为何最终战败?连犯四大战略错误

在抗战时期,日本的军事实力堪称最为强盛,尤其是装备极为优越,有人问,为什么日本凭借着这样的优势反而会最终战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民的抗战代表着正义的力量,而正义的事业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已经被无数事实证明的一种趋势,一条真理。

抗战时期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日本为何最终战败?连犯四大战略错误

当然,在战略层面上来看,日本起码犯了几个战略性的错误。

一个是日本始终认为对待中国可以速胜,这种天真的速胜论一开始就决定着日本的侵略战争必然会失败。在当时的日本,陆相杉山元的理论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在杉山元看来,日本只要在华北重创中国军队主力,并且迅速占领若干大城市,那么肯定的战争结论就是,中国在三个月左右就会投降。我们很难说日本的陆相杉山元对中国缺乏基本的了解,但就后来战争的进程而言,陆相的预言显而易见不靠谱。

抗战时期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日本为何最终战败?连犯四大战略错误

有人认为,日本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一开始投入的兵力不够多,其实这个问题放大到当时的二战全局来看,日本即便是像李宗仁估计的那样,投入百万之众的兵力,也不见的就能够完胜中国。更重要的是,据资料显示,日本一直到1945年才在国内拼凑二百多万兵力,而这一时期达到七年之久,回想一下,就日本这个弹丸之地,一是资源拼不起,二是时间拖不起。

毫无疑问,日本的速胜论是建立在中国一定会投降这样的大前提之下,这不能不说是日本的一厢情愿,抑或说是日本的政治幼稚病。就二战全局而言,随着英军的大撤退,盟国还是保留着强大的战争能力,再加上美国暗里明里支持英法联军,苏联与日本也是相互利用,中国已经成为吸纳沉淀日本战力的大海绵,因而美国一定会力挺蒋介石。在这样的国际大趋势之下,中国已经不是孤军作战,何来投降一说?

抗战时期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日本为何最终战败?连犯四大战略错误

其二,日本忌惮苏联的实力,改“北进”为“南下”,打乱了美英原先的“祸水东流”计划,苏联不仅没有与日本发生大的战争,而且与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尽管这个条约很是短暂,却给苏联提供了难得的休整和喘息的机会,为之后的法西斯德国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尤其是后来日本头脑发热,发动袭击珍珠港事件,这就彻彻底底把美国给卷进战争之中,从而加速了轴心国的瓦解。

在这方面,李宗仁他们把日本撒胡椒面的增加兵力方式列为日本失败的战略因素,显而易见是站的高度不够。从长远看,即便是日本一下子投入中国战场100个师团,无非是推迟日本的失败时间节点,无碍大势。

抗战时期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日本为何最终战败?连犯四大战略错误

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幅员辽阔,战略纵深很长也很宽泛,这就为战略转移带来广阔的空间。日本认为占领北平华北中国就会投降,结果很是失望,日本认为占领上海南京中国就会投降,结果事与愿违,中国的抗战斗志更加旺盛。中国政府退守武汉,退守重庆,即便是退守川渝,却仍然没有投降的念头。日本人迷茫了,这个玩法谁受得了?可以想见的是,即使从山海关到武汉,光是一步一岗,日本兵能有几个?绵延几千里,日本即便是百万雄师又奈我何!

抗战时期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日本为何最终战败?连犯四大战略错误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人民不分南北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信念与生俱来,这才是日本帝国主义灭亡的根本所在。

抗战时期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日本为何最终战败?连犯四大战略错误

毫无疑问,中国抗战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战后格局的变化走向。当时的伟人是这样评价中国抗战: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面作战。”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军进军西印度洋,必然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抗战时期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日本为何最终战败?连犯四大战略错误

于是,在1942年1月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签约仪式上,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以至于1945年4月筹建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这就是轮值国的起源,也是世界安全的基本保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