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国民党,相信大家第一反应都会想起蒋介石;但在其中也出现了很多战绩优秀的国民革命军,而今天由小编介绍的这一位,他不仅是国民党政权的最后支柱,还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看到这里,我相信读者们已经大致了解小编今天要介绍的人物,他就是傅作义。

在青年时期,傅作义就进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进行学习,在毕业后便担任了见习官,而在他过后的职位中,也分别担任了排长、营长、团长等领导职位。而这些职位也为他以后领导军队做下铺垫。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抗日战争正式打响。傅作义等同志便联名通电,发出“呼吁全国各方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共同奋斗”的号召。
在面对日军的计划进攻计划,傅作义并没有退缩,对于日军各种挑衅行为,他坚决不给日军任何机会,也不顾国民党的命令,把日军抵至门外,被大家尊称为“抵抗将军”。
在1936年的11月,面对日本驻蒙古军的进攻,傅作义靠着多年领导经验亲自指挥军队,在日军猝不及防之时进行进攻。经过三天的斗争,中国军队以胜利告终,而傅作义在此战中表现了他的领导能力,对此次战役的胜利作出重大的贡献。
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而这时的中国,最大的任务则是内部政权问题的解决。在最后解放军安定平津时,解放全中国时,却遇到了解放军不可以武装攻占北平的问题。
当时解放军和北平守军傅作义气氛紧张,僵持不下之时,傅作义率领数十万部下进行起义,最终使北平和平解放,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大的意义。
不仅在抗战中作出重大贡献,在参与中国建设中,傅作义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存在力量,在抗战时期的傅作义,不仅在战时尽心尽力,对水利工程更是竭尽全力。当时他带领队伍修理干渠长度达到了1700余里,支渠大约1万余里,灌溉田地等多达1000万亩以上。在新中国建立后,傅作义被任命为水利电力部部长,继续为中国水利工程献出自己的力量,相信读者看到这个数据,都会不禁赞叹傅作义身上的能力。
对于如何领导队伍,傅作义他也有自己一套带领队伍的方法,傅作义带领的部队,经常负重50斤沙袋一夜行走60公里。而经过一日又一日的训练,再加上军队士兵的勤奋训练,他们的实力日益剧增,成为了抗战时候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而当你问起,傅作义的军队为何能作出如此完美的佳绩,小编在这里可以告诉你的是,傅作义日常以“集合快,出发快,行军快”三项作为他们日常训练的标准,而他们所作出的成就,我相信正是这样的标准束缚着他们,不断地磨练造就出来的。
而了解过傅作义的读者都大致了解过,傅作义之所以被大家熟知,则是他在大同集宁战役时,击败了十大元帅中贺龙元帅和聂荣臻元帅。大同集宁战役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其中一场战役,在历时一个多月的抗战中,傅作义所带领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并击败了贺龙和聂荣臻元帅。
但在胜利之时,傅作义并没有以此为傲,他积极反省此次战役中的不良之处,并指出了此次战役的胜利,只是一个侥幸,是因为他看出了红军在关键之时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从而使敌方错失了胜利的时机。但假如敌方没有犯这个错误,我方军队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则会大大减弱。
而傅作义此次的反省,我认为是大家都要学习思考的一件事,对于一件事情,无论你是胜利还是失败,都要思考背后的原因,总结经验,争取下次的进步。
傅作义的一生,可用“真正的战士”来形容他,不仅是国家的安危,还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他都尽力地做好自己的职责,以至陈长捷说他,这一生不说硬话,不做软事,是一个真正的勇士!“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傅作义的一生,是值得后世人民不断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