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志愿军炮兵开会,认为黄继光牺牲自己有责任,应该早采取新打法

1952年10月20日,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收复597.9高地的战斗中,用身体堵住了敌人地堡的枪眼壮烈牺牲,为后继部队的前进开辟了道路。黄继光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全军,但炮兵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却并不舒服,他们认为是自己间接的害死了黄继光。炮兵很快召开了一个总结会,提出对敌人要有新的打法,痛苦只能留给敌人,而不能留给自己的同志。

志愿军炮兵开会,认为黄继光牺牲自己有责任,应该早采取新打法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炮兵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战后统计,联军共伤亡25000余人,其中70%是由志愿军的火炮造成的。战斗开始前,炮兵就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作战计划,初期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黄继光牺牲后,炮兵们认为,计划是成功的,但并不完美。

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后,由于美军的炮火极其猛烈,因此上甘岭表面阵地不断易手。白天,美军夺取了表面阵地,志愿军退守坑道。夜间,志愿军在炮火的掩护下,从坑道里发起突击,重新占领表面阵地。

志愿军炮兵开会,认为黄继光牺牲自己有责任,应该早采取新打法

【坑道里的步话机员在为炮兵指示目标】

为了支援步兵作战,炮兵将阵地进行了细分。以597.9高地为例,炮兵将其细分为110个方格(横11个竖10个),每个阵地都对应固定的方格,每个方格都有固定的编号,炮兵在开火时,只需确定对应的方格,就能快速命中目标。

但美军并不傻,几天下来他们也总结出规律来了。如志愿军的火炮通常在傍晚17到夜里20点这段时间开火,在这个时间段以前,美军基本上是肆无忌惮的活动。由于志愿军的炮弹少,不能像美军一样搞无差别的火力覆盖,只能打火力奇袭。

志愿军炮兵开会,认为黄继光牺牲自己有责任,应该早采取新打法

【支援上甘岭阵地的志愿军炮兵】

所谓火力奇袭,就是集中火力打美军的工事,至于战壕里的人员就顾及不到了。并且由于炮弹少,每次火力奇袭的时间都不长,很少有超过10分钟的。一轮火力奇袭之后,志愿军就开始向美军阵地发起进攻。美军掌握了这个规律后,学会了装死。等炮火准备过去后,那些装死的火力点就会复活,而这时双方步兵已经离得很近了,火炮无法再进行补充射击。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在天亮前夺回597.9高地,志愿军炮兵按预先设定的坐标,对11个美军阵地进行了火力奇袭,整个火力奇袭的时间只有7分钟。1-10号阵地的火力点都被摧毁,但0号阵地火力点没有被摧毁,他们装死骗过了我军观察人员。

志愿军炮兵开会,认为黄继光牺牲自己有责任,应该早采取新打法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的203毫米榴弹炮】

炮火奇袭后,部队开始发起进攻,黄继光所在的连正好是进攻0号阵地的。当部队前进到一半时,原先装死的美军地堡突然复活了,部队进攻受阻。连长万福来先后派出两批爆破组均牺牲在半路,眼看天就要亮了,如果天亮前不能拿下阵地,美军的飞机和火炮再来支援,一夜的牺牲就将前功尽弃。

紧急时刻,黄继光冲了上去。行至半路,他的肩部和腿就被美军机枪打中,但他咬着牙,拖着残躯一点一点地向美军地堡爬去,最终爬进了地堡的死角。他用手肘撑起上半身,另一只手在身后招了招,指导员冯玉庆看到后大喊:“快,黄继光要堵枪眼,准备冲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黄继光猛地跃起,扑向地堡的射击孔,用自己的胸膛将敌人地堡的射界完全堵死。

志愿军炮兵开会,认为黄继光牺牲自己有责任,应该早采取新打法

【牺牲后的黄继光,仍保持着堵枪眼的姿势】

万福来、冯玉庆见状,发出声嘶力竭的喊声:“冲啊,为黄继光报仇!”短短几秒钟,部队就冲过了原本被机枪压制得死死的通道。冯玉庆更是冲进地堡,一口气向里面的敌人倾泻了几个弹匣。但黄继光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趴在射击孔上,一只手死死地抓着顶上的沙袋,整个上身都被火药熏得焦黑,前胸后背都打得支离破碎。他用的身体,为后继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通道。

黄继光牺牲的消息,让炮兵们的心里很难过。他们痛定思痛,认为炮火奇袭的打法不能一成不变,不能让敌人摸到规律,黄继光不能白死,痛苦应该留给敌人,而不是自己的同志。很快他们就改变了打法。

志愿军炮兵开会,认为黄继光牺牲自己有责任,应该早采取新打法

10月29日,志愿军再次进攻597.9高地,首先是几分钟的火力奇袭,随后炮火开始向后延伸,进攻部队进入出发线。美军知道炮击结束了,志愿军要上来了,纷纷从掩体里跑出来进入阵地。但令他们诧异的是,志愿军在出发线没有动。

就在他们惊疑之际,铺天盖地的榴炮、野炮和火箭炮弹落了下来,这些暴露在外毫无掩护的美军一个也没有跑掉。原来,是志愿军故意做出要进攻的假象,将美军从掩体中引出来,再以炮火聚而歼之。虽然我们的火炮在数量和口径上都远不如美军,但正如伟人所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始终是人,正是这些志愿军前辈们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才能一次次地打败装备先进的美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