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许世友和王宏坤让老首长留下养病,他要将功补过随刘邓南下大别山

作者:吧唧社

王树声曾经是战场上的一员虎将,无论是军事指挥,还是战场上与敌人展开白刃战,都不在话下。

许世友和王宏坤让老首长留下养病,他要将功补过随刘邓南下大别山

在战争履历中不难发现,王树声在红军时期争当主角,到解放战争时期甘愿做配角,这个变化很大,说明王树声经历战火的洗礼后,站得更好,看得更远。

自从抗战以后,他长期担任副职,必须四方面军后起之秀陈锡联、王近山等人,格外显得低调。尤其在中原突围以后,身体不好,部队发展遇到瓶颈,内心也曾经苦闷过。

1946年6月,王树声率部突围到鄂西北,此地地势偏僻,人烟稀少,虽然是军事要地,可遭到敌人封锁,部队发展极其困难。

当时,王树声率领中原军区一纵抵达鄂西北开辟根据地,面临很多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保持实力,部队只能不断转移,在大山里与敌人周旋打游击。长期以往,部队指战员的信心低落,因为实力不允许,只能在大山里兜兜转转。

开辟根据地是部队生存下来的唯一条件,可人烟稀少,大山里少有人家,而且老乡们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十分困难。王树声看到都要救济这些老乡们,怎么让老百姓支援部队呢。

许世友和王宏坤让老首长留下养病,他要将功补过随刘邓南下大别山

在行军打仗中,难免负伤,部队没有几个懂得医术的人,很多战士们受伤后,伤口长期无法愈合,战斗力明显下降。王树声的警卫员负伤后,他也没有办法,他总感到一种揪心的疼痛。

在衣着方面,部队夏天的时候还好办,冬天来临,部队没有充足的棉衣过冬,在大山里更加寒冷,实在难捱。

部队无法补偿兵员,缺衣少食,队伍发展受到限制,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根据地。他曾经试图派一支部队挺进陕南开辟根据地,最终也无果。

根据地虽然有,可部队人员缩小了,而且王树声重病缠身。为此,他给中央发电说明:提出离队申请,望组织重新任命新的负责人。上级知道鄂西北发展困难,准许王树声回解放区养病。

经过数个月的长途跋涉,他先转战上海,又到山东见到9纵司令员许世友。在山东停留一段时间,许世友希望他留下跟自己一起打仗。王树声没有答应,他告别王树声,去山西晋城休养,并且拖着病重的身体写报告,他自我批评没有尽到责任,再三表示让组织给自己一个机会,将功补过。

许世友和王宏坤让老首长留下养病,他要将功补过随刘邓南下大别山

在晋冀鲁豫军区驻地休养时,他的堂弟王宏坤希望他安养好身体再说,到时候可以在晋冀鲁豫军区打仗。

当王树声得知刘邓率领大军南下大别山时,他坐不住了。尽管身体没有恢复,就向组织申请南下大别山。或许在他看来,这是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大别山是自己的故乡,自己曾经在这里战斗过,这里有自己的父老乡亲。

到大别山工作,自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是比在后方养病有作用。为此,他谢绝许世友和王宏坤的好意,执意南下大别山。

许世友和王宏坤让老首长留下养病,他要将功补过随刘邓南下大别山

南下途中,他被任命为鄂豫军区司令员,开辟根据地,策应刘邓大军站稳脚跟。

当天被任命鄂豫军区司令员的那一刻,他就开始真正转为配角。在他看来,刘邓大军能不能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关乎到全国的战略形势。自己身体不好,做一个配角,服从大局,才算关键。

为此,他默默无闻地在大别山打游击、建立根据地、开展新政权工作。直到1949年鄂豫军区撤销,被调任到湖北军区工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