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湘军为何所向披靡?只因这4个特征其他军队没有
湘军是晚清时期的一股强大军事力量,这支部队的将领主要都是湘乡人,士兵都是湘乡一带的农民,这支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军队为何有很强的战斗力呢?他们在平顶太平天国、西北回乱,甚至在抵御外侮的战役中,比如收复新疆的战役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这些辉煌的背后归根结底是湘军构成的4个特征,而且是其他军队你所不具有的。

一是兵为将有。清廷的绿营兵是世袭兵制,兵归国有。将领平时各驻其府,遇事由清廷授以兵符,率兵征战,事后则兵将各归其所,兵将之间并无私谊,难以形成结党营私的局面。现在,曾国藩利用乱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机会,改世兵制为募兵制,规定士兵归将领所有。曾国藩自住大帅,规定统领由大帅挑选,营官由统领挑选,哨弃由营官挑选,什长由哨弃挑选,士兵由什长挑选,层层招募,各有宗派,上下一气。这样,兵权就不再为国家所有,而是落入将帅私人之手。
二是私谊至上。由于湘军是自行招募而成,将存兵存,将亡兵散,其上下级之间的利害关系紧密一致,战斗力因而极强。将领在招募士兵过程中,重视利用同乡或家族关系,将领之间往往也是同乡、同年或师生之类的关系。整个湘军都是靠这种私人关系来维持的,这就助长了湘军的派性观念。曾国藩本人就十分重视这一点,无论是战时调兵遣将还是平时向朝廷举荐官员,他都强调从私人关系出发,举荐与重用他所了解与信任的人。
三是军饷自筹。绿营兵由于是清廷的经制之师,故其兵响全部由清政府提供。湘军初建时,之师尚由官方提供若干,后来曾国藩发现中央财政枯竭,索取无望,要想扩大队伍,就必须自筹经费。因此,在征集、训练湘军的同时,曾国藩就在当地自设厘金局卡,就地筹饲。湘军军饷一般大帅就地自筹,然后自上而下分发,事后向户部核报。自筹军饷不仅提高了湘军内部的团结,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湘军的独立性。
四是各尊其长。由于以上原因,在湘军中便养成一种风气,除非是募、选拔过自己的顶头上司,其他人无论官职大小、地位高低皆拒不所以,不仅湘军以外的人根本无法进行指挥,即使湘军内部亦必须节节束,层层下令,任何人难于越级指挥不属于自己的下级部队。
综合以上四点,这是湘军之所以强悍的原因,而且湘军的历史也很长,蒋介石曾把他们改造为半中央化的正规军,直到1949年才被解放军完全消灭,标志着湘军历史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