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败仗的麦克阿瑟,回国后经历了什么?
1951年4月11日凌晨,杜鲁门总统召开记者招待会,突然宣布解除麦克阿瑟一切职务的决定。一夜间,一个拥有四个统帅头衔的五星上将被解除一切职务,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为什么麦克阿瑟会突然被赶下台?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著名的五星上将之一,他1880年1月26日出生于美国南部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座军营里,得天独厚的天资和与众不同的家教,养成了他勇敢、坚强、自信、高傲的性格。
他参加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在大战中屡立战功的出色表现使他平步青云:
1919年成为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1925年成为最年轻的陆军少将;1930年成为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1942年3月被授予国会荣誉勋章;1944年12月被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1945年8月被任命为盟军最高统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美国朝野认为,他以往的传奇色彩与他以70岁高龄在朝鲜战争中所创造的传奇经历相比均黯淡失色。
的确,麦克阿瑟曾因为在朝鲜战争中创造奇迹而成为美国的英雄,但是也正是因为在朝鲜战争中的一再失误断送了他的军事生涯。
1950年,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侵朝战争。仁川登陆战,他暂时扭转了美军初期的败局,将朝鲜人民军一截为二,然后他长驱直入抵达鸭绿江边。
一连串进攻和冒险的胜利,使这位将军头脑发昏,“自我”膨胀起来,他自认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竟派兵轰炸我东北城市,在海上炮击我商船,直接威胁我国的安全。
中国政府一再提出警告,但麦克阿瑟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认为中国人民是不敢也无力参战的。狂妄自大使他完全无视中朝人民不屈的尊严和反侵略的巨大潜力。
1951年3月23日,麦克阿瑟向中国军队私自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志愿军无条件投降。此举惹恼了杜鲁门,将他的做法看作是对总统权威的挑衅,担心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于是下令撤销了麦克阿瑟的四项职务。
出乎人意料地是,麦克阿瑟回国后受到了山呼海啸般的欢迎,在之后的听证会上,他更是巧妙给自己辩解,他狡猾地不再提及要向中国点燃战火的事儿,也不提扔原子弹的事情。
他把自己粉饰成美国的李云龙,把杜鲁门描绘成了投降派宋江,这下引爆了傻乎乎民众的英雄主义,34分钟的讲演被30次掌声打断。
当时有三千万美国人收看了电视直播,工厂停工、学校停课让大家收看,收听收音机的更是不计其数。
尽管麦克阿瑟口吐莲花、天花乱坠,但杜鲁门根本就没看电视,吃完午饭,睡会儿午觉,翻翻麦克阿瑟的讲稿,据说其评语是:“一堆狗屎。”
美国大选的日子到来了。
1952年,共和党人塔夫脱是争取共和党提名的领先竞争者。但共和党中的自由派认为,塔夫脱是不可能取胜的,因而他们选择了当时担任北约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为人谦逊、宽厚、正直,不像麦克阿瑟那样傲性十足,而且艾森豪威尔深受各个阶层的敬重和喜爱,甚至民主党人也能够接受他。
1952年7月7日,麦克阿瑟被邀请在共和党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当他走进大厅时,受到了惊人的热烈欢呼和热情洋溢的欢迎。像1944年的大选一样,他又大有一爆冷门的机会。
然而,这一机会便很快失去了。他的演讲华而不实,乏味浮夸、冗长无味,并充满陈词滥调,就好比七月的天气让人热得几乎要窒息一样。
很难想象,一年前,他的“老兵不死”的演讲上穿透人心、魅力四射的演说不复存在了。他的讲话被一片嘈杂声所淹没,没有人在意他的陈词滥调,有的观众匆匆离场,会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混乱。
之后,心情沉重的麦克阿瑟悄悄离开会场,返回纽约,抱着一线希望,等待大会投票结果。
但在7月11日的第一轮投票中,艾森豪威尔得了六百多票,塔夫脱五百多票,麦克阿瑟只得了十几票。就这样,麦克阿瑟的美梦再次成为泡影。正如罗斯福所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却是一个鳖脚的政治家。”
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这位集狂妄自大与勇猛无畏于一身的将军去世。他的遗体被先后摆放在华盛顿、纽约和诺福克供人们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