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出家产干革命,建国后主动要求评自己为中将,主席坚决不同意
赖传珠将军,是我军一位老资格的高级将领,他参加革命的时间恰是我军诞生的日子,因为将军去世过早,以至于许多年轻人对他都很陌生了。

赖传珠,1910年生于江西赣县一个农民家庭,其父苦于祖辈没文化,给他取号“鹏英”,期望他“大鹏展翅高飞,留下一世英名”,并在六岁那年把他送进私塾。
1924年秋,赖传珠以优异成绩考入赣州的赣南中学,他刻苦学习,勤奋向上,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进步活动。
1926年9月,北伐军攻克赣州,共产党人陈赞贤以中华全国总工会特派员的身份,组建赣州总工会,赖传珠参与其中,并成为骨干。
1927年3月6日,蒋介石指使其爪牙枪杀了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震惊全国。
赖传珠义愤填膺,与赣州群众一起游行示威,谴责蒋介石的罪恶行径,同年4月,他在一片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共产党。
1928年,国民党调集大军镇压大埠暴动,暴动队员及其家属900多人惨遭杀害。
赖传珠家的房屋被烧,父亲赖家芳被土豪劣绅杀害,母亲、叔伯相继被捕,遭受酷刑致死,二叔和大堂兄先后在对敌斗争中牺牲,二堂兄死于监狱,赖传珠一家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
3月,赖传珠决定上井冈山秋收起义的队伍。
主席见到风尘仆仆的“壮小伙”赖传珠,当时就很喜欢,知道他参加大埠农民暴动和全家被害的经过后,说:“你来井冈山就对了,革命的火种是不会被消灭的。”
4月,赖传珠被任命为井冈山特务连党代表,负责主席和师部的保卫工作,自此正式开始了自己戎马一生的生涯。
赖传珠南征北战,血染疆场,指挥过千军万马,曾多次负伤,出生入死,聂帅评价他是“我军优秀的高级将领”。
1939年5月上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被任命为总指挥,徐海东为副总指挥,谁也想不到具有军级职别的赖传珠主动担任“副指挥”的参谋,负责档案编制、干部分配、部队生活等等。
新四军从组建到撤销建制的10年间,军长、副军长、政委、政治部主任都有更换,唯有参谋长一职长期由赖传珠担任,被誉为新四军的“大管家”。
主席曾对“大管家”做过评价:别以为主管的都是小事,积累起来便是了不得的大事,别以为副职不起主导作用,缺少了他,正职便一事无成,总之,事无巨细,管家无小事!
抗日战争胜利后,赖传珠被调往东北战场,任四野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下辖43、44、48军,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接着,又率十五兵团所属第48军挥戈南下,解放了赣西北和赣西南20多个县市。
1950年3月上旬,经周密准备和部署,赖传珠和洪学智等兵团领导指挥解放军第40军和第43军,强渡琼州海峡,创造木船打兵舰的奇迹,一举解放海南岛,将胜利的红旗插上“天涯海角”,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赖传珠调任中央军委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协助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领导全军的干部工作,责任重大。
他在选配干部时,认真执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做到公平、公正,以身作则,不任人唯亲,深得军队干部的信任。
1955年9月,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评定军衔工作,是由赖传珠具体负责的。
由于这是我军第一次评定军衔,要顾及方方面面,又没有经验可循,工作非常难做。
赖传珠组织大家査阅了大量国外军队建制资料,并且向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请教,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制订了我军第一部有关军衔评定和授予的条例。
根据这个条例,要对全军数十万干部,根据个人的职务、资历、贡献以及德、才、智各方面的情况,分别评定相对应的军衔,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牵涉到全军每一个干部的切身利益。
赖传珠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始终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尽量将工作做得扎实细致。
为了使授衔工作顺利进行,消除攀比之风,赖传珠主动提出将自己评为“中将”,主席知道后坚决不同意,经过研究,按照赖传珠的资历和功勋,决定授予他上将军衔,他的高风亮节也从此传为美谈。
令人遗憾地是,赖传珠上将一直工作繁忙,劳累过度,1965年12月在沈阳军区政委任上,不幸英年早逝,享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