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上将杨得志回忆录中的红军青年骁将寻淮洲

作者:白马茶馆

红军青年骁将寻淮洲,除了陈毅在率一支队东进途中找到寻淮洲遗骸,重新安葬,并亲笔立下碑文.一般对寻淮洲将军很少提到.就是提到也是一句带过,或者就是说政委乐少华同寻淮洲吵架.其实寻淮洲与乐少华从当师级领导就搭档了,不可能一直吵架的.

在杨得志的回忆录里记载了他与寻淮洲的一段交往:

开国上将杨得志回忆录中的红军青年骁将寻淮洲

一九三二年初,我从红十一师炮兵连调到红四十五师作管理科长。调动工作在那时是常有的事,大家也很习惯,但去机关做管理.工作,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离开炮兵连的时候,张指导员、炮兵教员老张、班排长和一些战士同志,一直送了我五六里地。老张说:“连长,咱们连才成立,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又得了新炮,骡子、马也有了,可你走了。唉!”看他挺难过的样子。我劝慰道:“得了新炮,你接着好好教大家。下次打仗,你们掩护我嘛!”张指导员拉着我的手,恋恋不舍地说:“老杨呀,这一分手,天晓得哪时再见哟!”他眼圈红红的。我鼻子也发酸。在战场上生死与共的战友要分别。都是这样的。我明白张指导员那句活的意思,但还是强笑着对他说:“一个战场L打仗,见面的机会多得很!有空我来看你和同志们。”话是这么说,但这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张指导员和教我们打炮的老张同志.

四十五师的首长我都不认识。只知道师长叫寻淮洲,湖南浏阳人。人们说他脑子很聪明,在战场上特别清醒,又是中学生—中学生在当时红军里就是“大知识分子”了。政委姓刘,是湘鄂西来的老同志。

到四十五师师部,有人告诉我刘政委要找我谈话。我来到一间低矮的民房前,刘政委把我让到屋里。政委住的房子不大,大白天光线也很暗。房子里有两张用门板搭成的床铺,很低,上面只有稻草,连床单也没有。还有两张没有抽屉、破破烂烂的长条桌子。刘政委让我坐下后,我才注意到屋里还有一个人。这人个头很矮,年纪不大,看上去顶多二十岁出头,背却稍有点驼。他坐在桌前,手里握看支红蓝铅笔,小学生作画似地在一张纸上乱画。我讲话的时候,他不时拿眼瞥着我发笑,不知是什么意思。我想,他大概是文书吧,机关和连队就是不一样,这人要到我那个连当兵,我大半不会收留他—太瘦小了。

政委问了些我的情况后,说:“听说你不太乐意做管理工作,是吗?,我坦率地告诉政委,自己想留在连队打仗。再说,管理工作婆婆妈妈的事多,我这人脾性急躁,怕做不好。政委听我讲完,对仍然低看头在纸上乱画的同志说:“你谈几句吧,师长!”听政委喊他师长,我吃惊地站起来愣住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寻淮洲同志吗?

开国上将杨得志回忆录中的红军青年骁将寻淮洲

寻师长见我尴尬的样子,放下手中的笔,说;“是不是看我身不过五尺,不像个师长的样子呀!哈哈!”他大笑起来。“年过二十,不长了,没得办法了。个子小也有好处,战场上目标小,子弹不容易打着我哩!哈哈!”他见我仍然站着,一边让我坐下,一边说:“管理工作不好干哪!你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吗?粮草先行为的是兵马要动。兵马动,枪炮鸣,要打仗了,你就是先行官。了不得味!政委要我讲,我就讲四个字:你得干好!”他笑着在我肩膀上拍了两下,重复着:“你得干好!”

有人觉得,管理工作无非是衣食住行,琐碎而简单。其实这工作是很复杂的。因为它关系到每个同志的生活(这是看得到的,也是最为人们注意的),更关系到战斗(这是不容易直接看到的,也不太为人们注意的)。它不仅要求你眼尖,心细,腿勤,还需要有耐性。特别在物质条件差,战斗频繁的年月,客观条件限制着你,使你很难满足同志们的合理要求。而有些同志不了解管理工作中的困难,这就产生了需要与可能的矛盾。可能满足不了需要,就要受埋怨、受气,甚至挨点骂。

有一次,部队移防前,我带着一个管理员提前到宿营地号房子。那时农村很贫穷,一个大村子,除了土豪的房子和祠堂庙宇宽敞些,农友们几乎全是板棚式的阁楼,又矮又小,住得也挤。师机关精干得很,一间大些的房子就够了。最难安排的是师直的几个连队。那天,我们把师特务连的住处安排在一所祠堂的走廊仁。走廊比较宽,我们铺上稻草,边上用木头挡起来,觉得很不错了。谁知部队到达前下了一场大雨,把走廊、稻草都打湿了。我和管理员正在为难,部队冒雨赶到了。特务连长是永新人(名字记不得了),很年轻。他听说连队要宿在这水淋淋的走廊上,很不高兴地说:“这样的地方还要你们提前来找呀?我闭起眼来也能摸到!”我看他衣服都湿透了,鞋子和裤脚上沾满了泥浆,便解释说:‘’这地方本来还是可以的,谁知下大雨,我们……”我的话没讲完,他扯起嗓子对部队喊:“把稻草扔到外边去!’战士们按他的命令,往院子里扔稻草。一刹时,挺整洁的院子全乱了。我赶上去对他说:“连长,这里是祠堂,要注意点影响呀!”他瞪了我一眼:“鬼的影响!战士们冒雨行军,你管理科长总不能让他们在水里咽吧?你不心疼战十,我当连长得还心疼呢!”这话说得够噎人的了口但我还是耐着性一子说:“你别急,我们........""谁急了?”他又打断了我的话,并且用不屑一顾的眼神瞅了我一下,摆起手象应付小孩子似地说,“走吧,你们走吧!”

我不是走,而是一扭身跑了。跑到寻淮洲同志那里,一屁股坐在他的床铺上便说:、‘不于厂,我不当这个管理科长了!师长,你让我去搞别的工作吧!”我气呼呼的,寻淮洲同志却笑咪咪地说:“别急,别急,不要发急嘛!讲讲为什么不想干r。”我把事情的经过讲完,寻淮洲同志倒是大笑了。他说:“为这点子事就不干了呀?不行,不行。同志间闹点误会,受点冤屈,常有的事嘛。听说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吗?我们不是封建朝廷的官,我们是共产党员。肚子里撑不下船,还盛不下几根稻草呀?”他伸出双手比划着,继续说:“要能撑船。小船、大船、火轮船,都要撑得开!”寻淮洲同志的话,给我留一下了极深的印象。

我对管理工作刚刚熟悉,一九三二年三、四月间,红只军才围攻赣州受阻后的一天,寻淮洲同志把我叫去。记得他第一句话是:“好了,要你去打仗,带一个团!’

我毫无思想准备,问:“一个团?”

寻淮洲同志点点头,说:“新成立的九十三团。你当团长。”他停了停,接着又很严肃地说,“我给你讲清楚,管理工作搞不好,顶多吵吵架,仗打不好,可是要丢脑袋的!”

于是,二十二岁的我,开始走上了团一级的领导岗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