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仁宗时期,君臣共治,名臣遍布,由此简单分析其政治制度

若是单论有名望的宋朝皇帝,可能很多人会想起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以及宋朝历史上文采横溢的宋徽宗、

或者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宋钦宗,亦或是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等等。但不会有几个人想起来宋仁宗。

宋仁宗时期,君臣共治,名臣遍布,由此简单分析其政治制度

可能大家对于宋仁宗是陌生的,但是对于宋仁宗时期的朝臣是不陌生的,宋仁宗时期,有我们熟悉的韩琦、范仲淹、甚至是宋词的豪放派代表诗人苏轼,都是这个朝代的人。

本来,这个朝代有了这么多的名人,应该出现的是众星捧月般的迹象,但是可能是由于这些星星太过于闪耀,甚至都有些遮挡了月亮的光芒。因此,宋仁宗本人在整个宋朝历代帝王之中并不显声名。

宋仁宗时期,君臣共治,名臣遍布,由此简单分析其政治制度

但是,在这个朝代,能够涌现出这许许多多的人才,就可以看出这个朝代也是非同一般的,这个朝代的帝王一定也是个爱惜人才之人。那么,宋朝宋仁宗时期,为什么会遍布名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政治制度

1、分权制衡

宋代的政治制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权力的制衡。宋朝的政治制度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度。二府是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负责民生事务;

枢密院负责军政事务。三司是指度支、盐铁、户部。在这些机构中,不同的机构负责不同的事务,互不干涉,相互制衡。

宋仁宗时期,君臣共治,名臣遍布,由此简单分析其政治制度

2、台谏制度

宋朝的台谏制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其他所有的权力机构都是分开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

丞相也不可以管辖谏官,谏官不受两府的限制,就算是皇帝,也会受到知制诰和封驳司的双重限制。

比如,皇帝的召令如果不合理,那么知制诰就可以封还。而封驳司则是对于已经成文的诏书封还并加以审议。这种制度就使得宋朝的官员地位极高,官员的才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

宋仁宗时期,君臣共治,名臣遍布,由此简单分析其政治制度

二、宋仁宗本人克己复礼

所有纠错的政治制度的建立,都会涉及到帝王,然而没有帝王的配合,这些制度就无从提起。从大部分现存的史料和影视资料中来看,

1、宋仁宗克己复礼

小到生活中的小事,他都可以为了不铺张浪费和责罚下人而忍耐欲望;大到国家中的其他事情都可以一板一眼的按照规则来行事。

虽然这个帝王在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候都是克己复礼,按照规矩办事。但是归根到底,他还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比如追谥张贵妃为温成皇后,这可以说是宋仁宗执政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次和官员对着干,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史书都见证的偏爱了。

宋仁宗时期,君臣共治,名臣遍布,由此简单分析其政治制度

三、朝堂环境

1、儒家文人世子地位极高

由于宋朝建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制定的基本国策就是以文治国。因此,宋朝的文官和文人士子都有着极其高的地位。

这些地位也体现在官场之上。正是由于宋朝的帝王给了宋朝的儒家文人士子以极大的脸面,因此宋朝的儒人士子一向以引导、规谏皇帝为自己的职责。台谏官可以“风闻上奏”,不必一定要找到切实的证据。

宋仁宗时期,君臣共治,名臣遍布,由此简单分析其政治制度

2、官场环境宽松

宋仁宗时期的官场环境就是十分宽松的。台谏官们可以随时上奏弹劾某位大臣甚至是皇帝。当时的士大夫认为,只有直言上谏才是臣子应尽的本分。

对于那些只想着奉承上意,谄媚奉主的人,大部分士大夫是不耻为伍的。对于宋仁宗时期想要将张贵妃追封为温成皇后。

当时的宰相陈执中、刘沆因为赞成宋仁宗此举,所以被当时的人所不耻,甚至后人都还有非议之声。

宋仁宗时期,君臣共治,名臣遍布,由此简单分析其政治制度

在嘉祐六年的考试之中,大文豪的弟弟苏辙在考试之中,将皇帝、宰执、三司从上到下骂了一遍,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

本来以为自己中举无门,考官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不应该录取他,但是宋仁宗看了他的卷子,却说,我想要招录那些可以直言纳谏的人,现在这个人出现了。

而我却要因为他说了我而罢黜他,那我的初衷呢?故而力排众议,录取了苏辙。从这点来看,宋朝宽松的朝堂环境,与宋仁宗本人宽广的胸怀,和毒辣的用人眼光密不可分。

宋仁宗时期,君臣共治,名臣遍布,由此简单分析其政治制度

从以上几点来看,宋朝的政治制度,以及宋仁宗本人克己复礼的性格和宽松的朝堂环境,使得宋朝这个庞大的王朝可以顺利发展下去。

但是到了宋神宗时期,君主的意志开始凌驾于朝堂的规则之上,因此宋朝的统治开始走了下坡路。

参考文献:《宋史》、《东京梦华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