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作者:ELLEMEN睿士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1951年4月,当杰克·凯鲁亚克用三周时间,在打印机上敲完《在路上》的初稿时,他大概也没有预料到,这将成为风靡全球的公路文学,直到今天仍然激励了无数年轻人踏上旅程。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这本书讲述了几个年轻男女靠着自驾与搭便车横穿美国的故事。在一次次的公路旅行中,他们聊文学、宗教、人生,也从酒精中寻找快乐。

除了写作《在路上》,凯鲁亚克也在美国掀起了一阵名为“垮掉派(The Beat Generation)”的文学运动,从文学品位到生活方式改变了一代美国年轻人的审美,甚至之后诞生于60年代的嬉皮士文化都受其影响颇深,凯鲁亚克以及《在路上》这本书因而被嬉皮士们奉为精神偶像。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70年后,在迪奥二零二二秋季男装系列秀场上,凯鲁亚克的“打印书稿”被完整搬上T台,巨大的卷轴沿着伸展台徐徐铺展而开。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本季迪奥男装从杰克·凯鲁亚克以及其所代表的“垮掉派”身上汲取灵感,再现上世纪50年代的美式风格,以及受到自由精神感召的一代人的时尚品位。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格纹作为重要元线索贯穿本季,而这些花纹都来自于Yves Saint Laurent和Marc Bohan于上世纪中叶所创作的系列格纹软呢及斜裁设计。

虽然如今格纹已经成为众所公认的时装元素,但当几种不同的格纹元素叠加出现,我们仍然能隔空感受到凯鲁亚克式的不羁态度与叛逆精神。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 向左滑动 -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无论是牛仔裤、工装夹克、飞行员夹克还是登山靴,都是走实用主义路线的,颇有随时出发来一场长途公路旅行的垮掉派作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本季主要的面料之一,复古水洗牛仔布充满野性。黑色皮夹克上的印花则来自凯鲁亚克首版小说的封面设计。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本季秀场上,你几乎很难看到成套的西装出现,多是用西装搭配些随意感更强的短裤或者牛仔裤,平添几分嬉皮意味。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细领带的高频出现。这些领带饰以跳脱却不夸张的花纹,让人联想到垮掉派们无所拘束的生活态度。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费尔岛毛衣也是迪奥男装本季的重点单品,特别的是,这些针织衫上点缀着精巧亮片刺绣,在光线下闪烁着细腻光彩,为毛衣更增几分精致感。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本季迪奥男装的配饰都着眼于勾画旅行风尚:搭配登山绳的马鞍包,做旧风格的卡其色和靛蓝色迪奥 OBLIQUE 图案,以及设计成 iPhone 外壳造型的经典手袋。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鞋履上,也是推出了造型感和实穿度兼顾的经典德比鞋、系带凉鞋以及全新的迪奥登山靴。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另外,在本季秀场上,我们发现了不少迪奥与凯鲁亚克两相结合的元素,凯鲁亚克的头像印花和书籍封面贯穿始终。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与此同时,一些套装和夹克沿用源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原版软薄绸,饰有一系列迪奥方巾图案。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这些图案将迪奥的字母印花与黄石公园、优胜美地、凯鲁亚克钟情的大苏尔等美国国家公园胜景结合,再现了美国公路的风情。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说了这么多凯鲁亚克的穿衣风格与迪奥新一季发布,事实上,迪奥与凯鲁亚克最大的契合点是在造型之上的,更多是创新精神的共鸣,两者都改变了其所在的时代。

杰克·凯鲁亚克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家,他开启了美国的公路文学热潮,并激励在二战后感到百无聊赖、困顿不堪的年轻人去追逐更为自由随性的生活。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垮掉派诗人劳伦斯·费林盖蒂开在旧金山的书店“城市之光”,不仅出版了大部分垮掉派作品,也曾是凯鲁亚克和朋友们常常聚会的场所。

在实体书店式微的当下,这家书店仍然因凯鲁亚克的魅力,而吸引着全球的文学爱好者前往朝圣。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在路上》出版那一年,克里斯汀·迪奥先生逝世。虽然迪奥先生生前并未与凯鲁亚克或“垮掉一代” 有过任何交集,但当时两者都是各自领域绝对的先锋人物,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改变了时代潮水的流向。

《在路上》之于文学界的意义,恰如1947年迪奥先生首场大秀之于时装界。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本次迪奥男装大秀由珍稀书籍经销公司PETER HARRINGTON的文学专家Sammy Jay一手策划。

秀后同步举行“Kim Jones个人收藏的珍贵书籍和手稿特别展览”,深入探索《在路上》所描述的“垮掉一代”及其汪洋恣意的创造力。

“此展览将展示意义重大的珍稀藏品,揭示‘垮掉派’文化对各界的深远影响。作家凯鲁亚克本人、他的缪斯挚友Neal Cassady和诗人Allen Ginsberg,是整个策展的核心人物。小说《在路上》 中,他们化身Sal Paradise、Dean Moriarty和Carlo Marx,这些年轻人因欣赏‘纯粹存在的褴褛和狂喜’相聚在一起。”Sammy Jay表示。

《在路上》怎么影响了一代青年的穿衣审美?

Kim Jones的凯鲁亚克藏品十分丰富,包括一份未发表的《奥德赛》手稿,一封寄给母亲的亲笔家书,以及一本初版《在路上》。与这些藏品同展的还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签赠本和手稿,甚至还有凯鲁亚克的私人藏书,如克西的《飞越疯人院》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此外,策展人还将众多未曾正式介绍的“垮掉派”人物融入其中,以此致敬他们的深厚友谊与交情。

策展人Sammy Jay寄语:“这一意义非凡的展览旨在重温杰克·凯鲁亚克及其同道游子的所感及所写,再现那种充满无限可能的年轻活力。对他们来说,‘无处归去,浪迹四方,何妨在星空下四处漂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