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5年黄维获特赦,却每次对郭汝瑰和廖运周怒目而视,极不愿相见

1975年黄维获特赦,却每次对郭汝瑰和廖运周怒目而视,极不愿相见

在曾经那个黑暗的时代,总会有人先行,总会有人不顾自己的安危,总会有人在极致的黑暗里,不惧牺牲,总会有人为了明天的到来而努力。

他们曾经是各种各样的身份,有医生、有土匪、有商人、有读书人,但他们的现在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军人,他们或许冲动鲁莽、他们或许只知道打打杀杀、他们或许风度翩翩、他们或许只知道墨守成规。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他们都曾经为保护中国的领土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因此,单从抗日战争来说,当时的中国已经没有党派之分,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1975年黄维获特赦,却每次对郭汝瑰和廖运周怒目而视,极不愿相见

在广东的长洲岛上,坐落着一所学校,它成为了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所学校,它创造了中国近代的奇迹,它就是黄埔军校,而黄维是入学的第一批新生,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儒将,何解?

黄维做事非常的轴,不懂得变通,连蒋介石身边的大红人戴笠都对他头疼不已。

黄维出生于江西的一个贫穷人家,父亲在他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家庭的生活条件比较刻苦。但黄维从来不自暴自弃,反而奋发读书,最终考入了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当了老师。

1975年黄维获特赦,却每次对郭汝瑰和廖运周怒目而视,极不愿相见

然而,在黄维当老师期间,与当地的一个富豪发生冲突,最终辞职,远走他乡。在1924年,黄维以一个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一批学员。

在校期间,黄维崇拜“三民主义”,便加入了国民党,成为了蒋介石的忠诚追随者。

毕业之后,黄维便成为了一名将领,多次参加作战。到了1937年,黄维已经是一名师长了,而淞沪会战的爆发,也使得黄维一举成名。

1975年黄维获特赦,却每次对郭汝瑰和廖运周怒目而视,极不愿相见

每一场战争都是惨烈的,鬼子丧心病狂的攻击,国军殊死拼搏的抵抗。

黄维在罗店之战时,率领部下整整抵抗了一个星期。黄维下达命令,死战到底,不能后退,甚至到最后,只要是有口气的人,都必须拿着枪去杀敌,战况之惨烈,是我们不能想象到的。

尽管牺牲是巨大的,但罗店最终还是守住了,黄维也因此落了个书呆子的名号, 这一战,也算是黄维军旅生涯之中最辉煌的一战了,他也因此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成为了他的心腹。

1975年黄维获特赦,却每次对郭汝瑰和廖运周怒目而视,极不愿相见

黄维不仅打仗时轴,为人处事上也一样轴,都知道,戴笠是蒋介石最信赖的人,黄维却因为帮老乡要货,整整跟了戴笠三天,使得戴笠见了他就躲,最后,这件事惊动了蒋介石。

蒋介石本意让他在外面稍等片刻,耐不住性子也就走了,谁知道,黄维竟然一直等在外面,蒋介石哭笑不得,让戴笠赔偿了老乡。

1948年,国民党败局已定,任何的反抗都起不到作用,当时的黄维在做最后的反攻,我党的主帅是陈赓,他们两人是黄埔军校时期的同学,陈赓非常的了解黄维,知道他用兵老是喜欢采用书本上所学到的东西,不懂得变通。

1975年黄维获特赦,却每次对郭汝瑰和廖运周怒目而视,极不愿相见

陈赓放弃使用常规的方法,采用诱敌深入让黄维进入了他的埋伏圈,当黄维反应过来时,他早已被陈赓的军队包围。最终被解放军俘虏,成为了战俘,开始了他27年的狱中生活。

从军校毕业之后,一路走来到达了人生的巅峰,奈何跟错了领导人,走向了一个漆黑的深渊。

其实黄维曾经也接触过共产党,他也初步具备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条件,他在师范学校就读期间,认识了我党人士方志敏,方志敏多次帮助黄维,黄维也从心底里佩服方志敏。

有一次,黄维问方志敏以后会有什么打算,方志敏回说:“我要弃笔从戎,去找孙中山先生,跟随他一起救国,干出一番事业来。”黄维大为感动,立誓也要像方志敏一样,怀有远大抱负。

1975年黄维获特赦,却每次对郭汝瑰和廖运周怒目而视,极不愿相见

奈何两人本一起约好要考黄埔军校,方志敏却缺席了,我党要求他去往江西进行革命。

他只能与黄维辞别,奈何有组织纪律,不能同外人说自己的任务,如果能说的话,或许黄维也会成为我党的优秀人才。

黄维成为战俘之后,不接受改造,甚至多次嘲笑那些接受改造的国民党军官,国家多次的特赦名单也都没有他。

猜测自己可能要一辈子得不到特赦的黄维,又去研究了永动机,所有人都知道,永动机不可能实现,黄维却在这个时候体现了自己书呆子的本性,一直不听其他人的劝说,投身于此。

1975年黄维获特赦,却每次对郭汝瑰和廖运周怒目而视,极不愿相见

直到1975年,经过我党的多方努力,才最终感动了黄维,得到了特赦。

黄维被特赦之后,已经是古稀之年的他,也放下了曾经,安心过起了自己普通人的生活。与曾经经过特赦的同事相处得非常好,但只有两个人,他一直不想见,那就是郭汝瑰和廖运周。

1975年黄维获特赦,却每次对郭汝瑰和廖运周怒目而视,极不愿相见

郭汝瑰在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有一段时期与我党失去了联络,在国外学习辗转学习,回国之后,郭汝瑰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担任了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

所有的作战命令都是由作战厅发出,郭汝瑰成为厅长之后,与我党取得联系,打入国民党内部,冒着生命危险,为共产党传递情报。

内战时期他向蒋介石提议关于徐州的作战方案,使得黄维进入了陈赓的包围圈。

后来,黄维知道了郭汝瑰的身份,也怨他背叛了自己所效忠的国民党,更怨他间接让自己成为俘虏,所以不愿意见他。

1975年黄维获特赦,却每次对郭汝瑰和廖运周怒目而视,极不愿相见

廖运周与黄维在武汉会战之时认识,在战场上,两个人的配合非常的默契,最后廖运周便加入了黄维的部队。

淮海战役的时候,黄维被陈赓围堵,在危机时刻,廖运周主动对黄维说自己做先头部队,突出重围,黄维知道他这一去非常的危险,对他很是感激,更是给他配备了最精锐的部队与装备。

哪曾想到,廖运周根本不是要突围而是要起义。等黄维发现之时已经晚了,最终黄维被俘。被自己信任的人背叛,这对于“书呆子”黄维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也不愿意见到廖运周。

1975年黄维获特赦,却每次对郭汝瑰和廖运周怒目而视,极不愿相见

客观评价,黄维是一个“轴人”,他效忠于国民党,便一直初心不改,这在古代,就是一个忠臣,奈何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他的效忠最终还是错付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