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庆余年:牛栏街的元凶到底是谁?剧中两个伏笔,并非太子和长公主

《庆余年》是前年综艺栏目热映的一部电视剧。由张若均等人主演。

在电视剧中,讲到“牛栏街案”的真凶定论,一直不知道幕后黑手是谁。在剧中林珙死后,所有人都认为太子是罪魁祸首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两个细节铺垫,堪称伏笔指向剧中的另一个人物。

庆余年:牛栏街的元凶到底是谁?剧中两个伏笔,并非太子和长公主

这个人并非太子,更不是长公主。这个人是谁呢,我们先来说说这两个伏笔。

第一点、太子召见林相并设计诱导他,暗示杀死林珙的人是宫里的大宗师。之后太子还特地交代了一番话给范闲。

范闲因为这番话开始在心里犯疑:“听太子说和自己没有解不开的仇恨。但是他之前派人前来杀我,又误杀了滕梓荆,自导自演了‘牛栏街刺杀’一件事,难道这还不能解释说是仇恨吗?难道我误会了,其实太子并不是主导牛栏街案的主谋?”

那么相对于这种疑问,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说法很普遍,就是降低对范闲的推理的精确值,认为他本人推断的证据不够准确,人物当时发展也不够成熟,那么很可能真凶就是太子,他只不过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的代名词。另一种说法是幕后的确另有其人,只不过假借太子声势隐身其后,想要趁机渔翁得利,浑水摸鱼,他才是“牛栏街案”的主谋。

庆余年:牛栏街的元凶到底是谁?剧中两个伏笔,并非太子和长公主

第二点、范闲曾经进宫晋见娘娘。话说淑贵妃是二皇子的生母,她性格也十分有趣。喜欢宅在家中不断地翻书阅卷,为的就是一个书香妃子的名声。其实本人不爱理宫中事务,不通时事。范闲前去对她说过:“二皇子殿下和我交情很好,他说见我如见故人。”

这么一说淑贵妃愕然,回答道:“怎么可能呢?他可不是这样亲切的人,心思很深,从来不会与人一见如故的。”

范闲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一句话引得旁人暗暗心惊。这里是第二个伏笔。

庆余年:牛栏街的元凶到底是谁?剧中两个伏笔,并非太子和长公主

一直以来,二皇子都是在权谋争斗中颇有自己的一番应对方案。人们所知的二皇子是一个性格随意,做事淡定大方,至情至性的性情豪士。在太子每次会面,所遇咄咄逼人处,总是迫于势力压力,甘拜下风,不免令人同理心顿生。

从之前判断的两点看来,这一案件的幕后元凶指向二皇子。假设他真的是牛栏街案的幕后真凶,他为人的心思歹毒,手段阴森暴烈,令人望而生畏。

庆余年:牛栏街的元凶到底是谁?剧中两个伏笔,并非太子和长公主

这样看来,二皇子刺杀的动机是什么呢?第一点,如果能彻底铲除掉一个不肯效忠他的下属,就少了一个未来的威胁,因为在当时看来,内库府总管已经确定是范闲无疑。非友即敌,在这件事情上没有第三个选项。第二点、可以在这个恰当的时机嫁祸给太子。太子在平时嚣张得意,对范闲也见解颇深,没有一丝好感,便是处处敌对。只有在太子被废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取而代之。

什么是这件事情的主导因素呢?正如淑贵妃所示,二皇子做人散漫但是心机深沉,行事乖张不可探究,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极具迷惑性。

庆余年:牛栏街的元凶到底是谁?剧中两个伏笔,并非太子和长公主

再提到另外一个心机指数极高的人物,长公主。长公主在此之前,直接当面对范闲提过,牛栏街一案,她可以承认这是她所做的,但是这句话根本不可靠。

首先,这太子和长公主是同系长大的,有些事情互相不能欺瞒,不然便是自取灭亡。这件事她既然承认是自己所为,但是解释又颇有微词,极力撇开太子嫌疑。其次,范闲与长公主斗嘴,长公主一直在笑着回答他,可以说是斗嘴上无谓输赢,长公主本来就落落大方,性格开朗,这多半是在和范闲开个玩笑,所以说自己是主谋。其三,林相也否定了,说长公主是“疯子”,一个疯子的话,不可乱言。所以林相在这件事上站在长公主那边,他就有证据为长公主作证明。这样看,长公主的嫌疑同样可以排除掉。

庆余年:牛栏街的元凶到底是谁?剧中两个伏笔,并非太子和长公主

在这样的分析看来,二皇子此次的行动,不但不聪明还很愚蠢,二皇子聪明反被聪明误,你是怎么看呢?二皇子此次孤注一掷,落地有声,却被范闲看到自己局势不尽如人意。庆国没有人讨好自己,太子嚣张声势,庆国中也没有友好的臣子,母亲那头没有足够的势力可以依仗,如此自践,处处与王储作对,难道不是自讨苦吃吗?

庆余年:牛栏街的元凶到底是谁?剧中两个伏笔,并非太子和长公主

做事分情况考虑,像二皇子这样的人,很多人认为名士居室自保,处事圆滑,尽忠职守,坐待时机才是明智之举,不应拉帮结派,滋生事端。既能在权谋之中自保,又可以借势发声,坐看庭花明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