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路军386旅为何叫“三子一郎部队”?将领们太有特色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辖有3个师6个旅,即115师的343旅和344旅,120师的358旅和359旅,129师的385旅和386旅。这6个旅中,最突出的有两个旅。一个是由原红一方面军1、2、4师改编而成的343旅,是平型关战役的主力,后来著名的广阳伏击战、午城井沟伏击战也是它的杰作,这个旅走出了杨得志、李天佑、杨勇、邓华、梁兴初等众多名将。另一个是386旅,是八路军战斗力最强的旅。

八路军386旅为何叫“三子一郎部队”?将领们太有特色

为什么说386旅的战斗力最强呢?386旅先后进行了长生口、黄崖底、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等著名战斗,是八路军消灭敌人最多的一个旅。8年抗战中,129师消灭日伪军42万,其中一大半都是386旅的战绩。

386旅把敌人打得丢盔弃甲,敌人听到386旅的名字,无不胆战心惊,同时又恨得咬牙切齿。甚至在1939年,还专门派出一支2000人的部队,同时出动飞机和坦克,沿途搜寻386旅的机关和部队,更有意思的是,还在坦克上贴着标语:“专打三八六旅”(这个情节,被引用到了电视剧《亮剑》当中)。美国武官卡尔逊也称赞说:“386旅是中国最好的旅。”

八路军386旅为何叫“三子一郎部队”?将领们太有特色

386旅这么强悍的部队,其旅长是谁?他就是我军最富传奇色彩的陈赓大将。陈赓是湘军的将门之后,毕业于黄埔一期。他不仅智勇双全,而且性格开朗率真,风趣幽默。陈赓竟然给自己的386旅起了个外号,叫“三子一郎部队”——很像日本人的名字,以至于上级批评他,说影响不好。但这个名字是“名副其实”的,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外号源自386旅的几位主要领导:旅长陈赓、政委王新亭、参谋长周希汉、副旅长陈再道,他们一个个都很有特色。

八路军386旅为何叫“三子一郎部队”?将领们太有特色

陈赓毕业于黄埔一期,是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有句话叫“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比不上陈赓的腿。"东征战斗中陈赓靠着双腿救出了蒋介石,蒋介石赞扬道:“陈赓就是黄埔精神!”。但陈赓的腿后来两次负伤,一次是在南昌起义后南下的会昌战斗中伤了左腿,另一次是在1932年的鄂豫皖根据地的胡山寨战斗中,他的右腿又负伤。由于战斗频繁,条件艰苦,陈赓的腿伤没有彻底治好,经常伤痛发作,他不得不老拄着一根拐棍。也因此,陈赓有个外号叫“瘸子”。

八路军386旅为何叫“三子一郎部队”?将领们太有特色

王新亭小时候读过私塾,在家典当行做过几年学徒,经常在昏暗的光线下记账,于是落下个近视。参加革命后,王新亭做过文书、政治部主任、政委等,和文字打交道多,近视就越来越厉害了,如果不戴眼镜,连行军都成问题,所以被称为“瞎子”。(另外我军还有个更厉害的“瞎子”,就是黄克诚大将)

八路军386旅为何叫“三子一郎部队”?将领们太有特色

参谋长周希汉虽是一员猛将,然而外形奇瘦,自称“天下第一瘦”。周希汉戎马一生却从没受过伤,自嘲“人瘦,目标小,敌人打不着。”爱开玩笑的陈赓直接称呼周希汉为”瘦子“。

386旅的副司令员陈再道是红四方面军的王牌战将,来自著名的将军县湖北麻城,参加过大别山南麓的秋收暴动和黄麻起义,从班、排长做起,身经百战,勇猛顽强,以善打硬仗、恶战而著称,因此被陈赓称为”拼命三郎“。

八路军386旅为何叫“三子一郎部队”?将领们太有特色

于是,“瘸子”、“瞎子”、“瘦子”这“三子”和”拼命三郎“这“三子一郎”四名个性鲜明的将领,组成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八路军386旅。后来,“瘸子”陈赓成为大将,“瞎子”王新亭和”拼命三郎“陈再道成为上将,“瘦子”成为中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