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词爱情名篇值得点赞收藏

作者:宋词文学鉴赏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词,所怀之人便是词中所写的小蘋。《小山词》中屡次提到过她,她天真活泼,聪慧颖悟,还带着些少女的稚气和憨态。但是不幸的命运终于降临了,随着主人的衰谢,身为歌儿酒使的小蘋后来竟流落人间,不知所终······

以下着重分析这首词的心态,从而鉴其“能动摇人心”(黄山谷《小山词序》)的艺术魅力。

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词爱情名篇值得点赞收藏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这三句为一顿,结果“去年春恨”以前种种令人难忘的往事。如今楼台仍在,那幕幕往事却如梦境般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昔日长醉,今时初醒,绣帘罗幕中的笙歌之声,早已随风飘去化为乌有。惟见帘幕低垂,一片阒寂,只能在回忆中去怅惘追寻了。“去年春恨却来时”在时间上起着挽合今昔的作用,同时又预示着未来的“春恨”将年复一年地随着春回人间而袭上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通过描写今年的春恨和回忆去年的春恨,把绵绵无尽的春恨展现在眼前又延伸到未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花前独立的人,微雨双飞的燕,仿佛都已融入时空,把各自的惆怅与欢乐化为永恒,永远留在人间,没有尽时。

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词爱情名篇值得点赞收藏

词转下片,在词人的记忆中呈现出最令人动情的一幕:“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这三句又是一顿,结果初见之时已两心相许的这段终身难忘的情境。词人初见小蘋是在沈家还是陈家,自然无从得知,也无须多说。但作者在追忆当时的情境时,为什么特别忆起那日小蘋穿着“两重心字罗衣”呢?这倒是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心字罗衣”是当时歌妓所穿的一种颇为流行的衣衫。所谓“两同心字”就是两个篆书心字结成的连环图案,这种图案称为“同心”,象征男女心心相印永结同好。“两重心”与“两同心”语义相同。

但这句词所含的意思却是借“两重心字罗衣”来暗示小蘋与词人初见时已心心相印的一片似水柔情。“琵琶弦上说相思”是描写小蘋通过琵琶献艺,来表达内心的倾慕。再把这三句合起来看,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了。这些描写都恰到好处,语言运用也极有分寸:因为是“初见”所以未免有些娇羞,正好借着弹奏琵琶的机会来诉说衷情,这和“初见”时的情境就十分吻合了。句中的“说”字用得更加精妙。小蘋既然能用琵琶“说”出相思,自然是琵琶妙手;能听出小蘋演奏的琵琶是在“说”相思,必然是顾曲知音。所以这句词也兼寓两相知音之意。

词人与小蘋初见时的情境,虽然着墨不多,却把双方心心相印,含情脉脉的情态与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初见”时就如此情投意合,日后的鱼水之情就不必再去细述了,所以下面便直接去写小蘋流落人间之后,留给词人的无限相思与怅惘。

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词爱情名篇值得点赞收藏

词的结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与起拍“梦后”、“酒醒”二句首尾呼应,感慨万千,写出小蘋流落人间之后,作者见月思人的一片深情;同时把“初见”以后的花朝月夕种种缠绵情意也都包容无遗了。沈祖棻《宋词赏析》对“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二句别有会心,认为这是词人“回想她(小蘋)宴罢踏着月色归去的情景。”据前文所述:小蘋后来流转人间不知所终,所以“当时”、“曾照”这两句词正是对此而发。

“曾照彩云归”既然是借彩云归于巫山来暗示小蘋流转人间,那么从时间上说当然也就不是指“初见”当日的事情了。“当时明月在”的表层含意虽然是见月思人,但“彩云”和“明月”这两个意象融合之后,又产生了深层含意。这是因为诗词中的意象组合,并不等于词义的相加,它通过转换生成,直接作用于审美心理,从而唤起更广泛的艺术联想。

如今月在云归,对月怀云,这轮孤独的明月似乎也失去了当年的光彩。此时此刻情境与人物已浑然一片,仿佛还听到明月一声凄凉哀怨的叹息:“彩云啊,你在何方?”这动荡迷离的艺术境界,简直使人神飞心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