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云中松鹤每日感悟(140)如何正确理解“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作者:鼎新智库
云中松鹤每日感悟(140)如何正确理解“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云中松鹤

云中松鹤每日感悟(一百四十)

(接上期)

简单

解读(149)如何正确理解“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中国有句俗话叫“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自古至今,一直在社会中流传。有的人相信,总是严以律己,积德行善;有的人不信,总是消极失望,甚至认为“好人没有好报”;更有甚者甘愿与“邪恶”为伍。

那么,我们先来研究“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可否正确?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是佛教“因果论”的经典名言。

它的理论根据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土壤中,种下什么种子,就发什么芽;发什么芽,就长什么苗;长什么苗,就会开什么花,也必将结什么果。这是自然界万物生命延续的必然规律。

故,佛家认为:人世间,一个人若广办好事,就会广种“善缘”,其必将口碑好、人缘好、好事自然就会找上门,或你遇到困难时,就会有很多人帮扶你;同理,一个人,若作恶多端,其必然到处播种“仇恨”,其周围多是自己的“仇人”。此人结果也必然“横祸”不断,或遇到“困难时”,就会是“墙倒众人推”。

但,事实又是如何呢?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如此吗?有人说,他们看到并经历了恶报与善报,信服了,以至于不仅自己信服,还教育后人“与人为善,多办好事”;但也有人总认为:“恶人”和“好人”都没有得到他们应得的“报应”,所以坚持不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所提出的观点。

但是他们忘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后面还有一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因为世上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个过程,不可能很快就今天种豆,明天就收获。“大恶”与“大德”的形成,都是有一个过程,故其报应也都需要个过程;“小恶”与“小德”一般来的快,其报应就来的“快”。

例如:一个人举手之劳,帮帮别人,大部分人就会说声“谢谢”回报,甚至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再如:一个人若“骂别人一句”,估计很快就会收到别人的“辱骂”与“反击”等。

再看:一个人做一件千秋万代的大好事,若等后人看到结果,估计需要若干年才能理解与明白,毛伟人就是如此;同理,一个人做件“大恶事”,很多人一时往往会被蒙蔽,只有到若干年后,才会发现“此人把我们卖了,还在帮人家数钱”,“小矮人”是也,此乃“大奸似忠”。如此“大德”与“大恶”的回报都会很慢很晚!但绝不是“不报”!

讲到此,仍有人坚持不认同古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的说法。他们的理由:若真有如此慢的报应,几十年过后,对受到“打击或受折磨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吗?

说此话的人,一是正义感较强,痛恨“邪恶势力”,希望马上“制止”“清除”与“打击”,是可以理解的;二是“祈求德报”心切与其人生格局不够,没有达到“大善”与“大悟”的高度,多是追求眼前利益;三是对“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存在机械僵死的理解,似乎不按“自己的想法”发生,就是假的;四是此类人,大多是没有经历过社会历练,不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万事万物“参差不齐”,凡事不可“千篇一律”的自然道理。

故,若一个人存在以上偏执“思想认知”,就会出现对“善念与善行”的“苛求”与“动摇”;若此人不及时、坚决杜绝自己此类“邪念”的滋生,就会滑向做“恶人”的行列,或只在愤愤而郁生活中苟延残喘。

接着,又有人说了:生活中,若不及时地对善恶“回报”,不等于变相地放任“作恶”的人继续作恶吗?不等于愧对了“行善”的人吗?

不能简单地“如此说”!

因为万事万物各有各的情况,有及时地得到“回报”了;有的没有及时“回报”,虽然慢,但最后都有“回报”;还有的人的“灾难”,可能是他的应得的“报应”。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多是指宏观上自然的“报应现象”的描述。只有大家都一心向善,作恶的人才会越来越少;只有大家都一心向善,才能形成合力,尽快地“惩处”恶人,鼓励善人;只有大家都一心向善,才能缩短惩处“恶人”时间。也就是说,除了“自然报应”外,社会和人为的“报应”,也会如期而至的,但此报应的快慢,也与社会的法制与环境有关。

反之,若社会上很多人都怀疑“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的正确性,进而滑向“恶人”行列;那么,恶人队伍就会越来越大,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坏!

故,“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虽是自然“报应”法则,但它也需要全社会与广大民众共同去理解、去践行、去维护、去“惩罚”,去从每个人自己现实生活中具体事情做起,才能加速地形成“正义战胜邪恶”的良好社会风气!

(作者:云中松鹤,2021年12月6日上午,写于北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