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捻军进攻胶东时,闯关东的蓬莱黄县商人心系故乡,曾捐了大批粮食

作者:胶东故事会

材料分析,是中学历史考试的常见题型,相信很多朋友都印象深刻。

这种题的命题本意,在于测试考生的信息归纳和逻辑推论能力——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变成背诵能力考核。

毕业之后,虽然不再考试。但“材料分析”其实却仍与我们相伴。只要是读书看字,就可以视作一个大的“材料分析”过程,以此探寻那些隐含在字里行间的信息。

捻军进攻胶东时,闯关东的蓬莱黄县商人心系故乡,曾捐了大批粮食

而接下来要介绍的这段胶东历史故事,就可以改造成一个挺耐人琢磨的材料题。下面就以此形式,与大家分享之。

请先阅读以下材料——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蓬黄商捐米船至自奉天。 蓬黄之在奉天贸易者,闻登郡有警、郡城收纳难民甚多,恐乏食,捐米一千二百石,以助军食。至是,舟至,乃存于局,以备不虞。后因军需不继,变价归欵。——《东牟守城纪略》(注:作者 戴燮元)

通过上述内容,都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呢?

从字面来看,大体意思是:清咸丰十一年九月底,在奉天做买卖的蓬莱、黄县籍商人捐了一千两百石粮食,用船运到了登州。而他们之所以有如此举动,是听说老家出现战乱、城里避难的人很多,于是捐资买粮。

而如果仔细品味的话,至少还可以找到另外三个值得继续追问的信息点:1、当时登州一带为何出现战乱?2、在奉天的蓬黄商人是如何得知消息的?3、一千二百石粮食不是个小数目,他们如何能捐出这么多?

捻军进攻胶东时,闯关东的蓬莱黄县商人心系故乡,曾捐了大批粮食

结合历史背景,顺着以上追问,我们就能得出这几个推论:1、捻军进攻胶东时期(从咸丰十一年九月底这个时间点),对当地造成的影响很大(众多难民躲到了城中)。2、咸丰时期,胶东半岛与关外之间就已经有了比较顺畅的通讯体系。3、蓬莱、黄县闯关东的人不仅数量多,并且有经商传统,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4、这些闯关东的商人,家乡观念都比较强。

由于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这则材料其实可以作为不同角度论文的佐证,比如研究捻军影响、研究清代通讯网络、研究蓬黄民风以及清代的乡土观念等。

捻军进攻胶东时,闯关东的蓬莱黄县商人心系故乡,曾捐了大批粮食

就笔者个人而言,比较关注的是最后一点。在外游子见家乡有难而慷慨解囊,这种情怀朴素且可贵,读之令人感动。其中所体现出的乡土观念,即便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吧。

当然,通过刚才那段材料还可以归纳出其他的信息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就不一而足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