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撚軍進攻膠東時,闖關東的蓬萊黃縣商人心系故鄉,曾捐了大批糧食

作者:膠東故事會

材料分析,是中學曆史考試的常見題型,相信很多朋友都印象深刻。

這種題的命題本意,在于測試考生的資訊歸納和邏輯推論能力——雖然在實際操作中,很容易變成背誦能力考核。

畢業之後,雖然不再考試。但“材料分析”其實卻仍與我們相伴。隻要是讀書看字,就可以視作一個大的“材料分析”過程,以此探尋那些隐含在字裡行間的資訊。

撚軍進攻膠東時,闖關東的蓬萊黃縣商人心系故鄉,曾捐了大批糧食

而接下來要介紹的這段膠東曆史故事,就可以改造成一個挺耐人琢磨的材料題。下面就以此形式,與大家分享之。

請先閱讀以下材料——

(鹹豐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蓬黃商捐米船至自奉天。 蓬黃之在奉天貿易者,聞登郡有警、郡城收納難民甚多,恐乏食,捐米一千二百石,以助軍食。至是,舟至,乃存于局,以備不虞。後因軍需不繼,變價歸欵。——《東牟守城紀略》(注:作者 戴燮元)

通過上述内容,都可以擷取哪些資訊呢?

從字面來看,大體意思是:清鹹豐十一年九月底,在奉天做買賣的蓬萊、黃縣籍商人捐了一千兩百石糧食,用船運到了登州。而他們之是以有如此舉動,是聽說老家出現戰亂、城裡避難的人很多,于是捐資買糧。

而如果仔細品味的話,至少還可以找到另外三個值得繼續追問的資訊點:1、當時登州一帶為何出現戰亂?2、在奉天的蓬黃商人是如何得知消息的?3、一千二百石糧食不是個小數目,他們如何能捐出這麼多?

撚軍進攻膠東時,闖關東的蓬萊黃縣商人心系故鄉,曾捐了大批糧食

結合曆史背景,順着以上追問,我們就能得出這幾個推論:1、撚軍進攻膠東時期(從鹹豐十一年九月底這個時間點),對當地造成的影響很大(衆多難民躲到了城中)。2、鹹豐時期,膠東半島與關外之間就已經有了比較順暢的通訊體系。3、蓬萊、黃縣闖關東的人不僅數量多,并且有經商傳統,具備相應的經濟實力。4、這些闖關東的商人,家鄉觀念都比較強。

由于包含的資訊量比較大,這則材料其實可以作為不同角度論文的佐證,比如研究撚軍影響、研究清代通訊網絡、研究蓬黃民風以及清代的鄉土觀念等。

撚軍進攻膠東時,闖關東的蓬萊黃縣商人心系故鄉,曾捐了大批糧食

就筆者個人而言,比較關注的是最後一點。在外遊子見家鄉有難而慷慨解囊,這種情懷樸素且可貴,讀之令人感動。其中所展現出的鄉土觀念,即便在今天也有現實意義吧。

當然,通過剛才那段材料還可以歸納出其他的資訊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此就不一而足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