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作者:红星思维

上文中,我们聊了为什么要提出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战争的基本原则,接下来一起品读第三章,抗日游击战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这六个问题是为了回答如何实现游击战争的胜利而总结的,也是本篇文章中最有价值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这就是教员留给我们的“屠龙之术”。古巴著名革命领袖切·格瓦拉,即公开表示过,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从《毛选》中获益良多,其访问我国时,在毛主席面前更是激动的像个小学生。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切·格瓦拉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切·格瓦拉与毛主席

那么游击战争的胜利需要把握住哪六个方面呢?原文如下:(一)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二)和正规战争相配合;(三)建立根据地;(四)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五)向运动战发展;(六)正确的指挥关系。这六项,是全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纲领,是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配合正规战争,争取最后胜利的必要途径。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在具体的战役中又该如何实施呢?第四章紧接着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是不是还是有点令人摸不到头脑?耐心的教员又将其进行了细分:(一)防御和进攻,持久和速决,内线和外线的关系;(二)一切行动立于主动地位;(三)灵活地使用兵力;(四)一切行动的计划性。是不是还不明白?那么我们接下来举一个小方面的实际运用的例子来解释。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游击战

比如说,如何组织一场漂亮的游击战?我按照教员的文章粗略介绍:首先,严密的计划。周边敌情、社情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兵员的军事、政治教育,给养物质、被装弹药的筹备,民众的配合,进攻计划的确定,撤退路线,防间反谍工作和情报收集等等。其次,争取主动权,集中力量歼敌一部。欺敌强中有弱,如兵力分散、行为野蛮残酷、指挥笨拙,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动,极快地结束战斗,以歼敌、破坏敌工事等为主要目的,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在隘路、险地、河川、村落等阻击、防御敌人的追击或者增援。最后,灵活善后。一旦对敌造成打击,势必迎来反扑,此时应把握游击力量需能快速分散、集中和变换的原则,化整为零,迅速秘密转移,安置好周边老乡群众,做好伤亡同志的抚恤嘉奖工作等。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游击队战士

第五章,和正规战争相配合。在战略上,整个游击性质的战争,在敌人后方起到削弱、钳制、妨碍敌人的作用,对全国正规军正面作战大有帮助。在战役中,进行游击战的同志们在敌人最薄弱、最敏感的地方积极行动,对正规军的进攻和防御创造了便利。在战斗中,游击队员的特殊性质,如是熟悉情况的当地人,可以充当向导、侦察敌情等,也对战斗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游击队

第六章,建立根据地。游击战的目的除歼灭敌有生力量外,也要在条件成熟、实力达到的情况下,在一小块或者更大一点的地方建立起我们的根据地。收复被日军侵占的国土头两个作用,一是能在敌人的占领区内实现反占领,为将来进行战略反攻做好物质基础准备,毕竟深山老林里种不出粮食,也难找出棉花、火药等物质,二是能使敌人腹背受敌,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前后夹击甚至四面楚歌的境地,这样全国性的胜利就不远了。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晋察冀根据地

教员甚至细致地指出了应该如何、在哪里建立根据地。不外乎三种:山地、平地和河湖港汊地。山地和河湖港汊地不难理解,都是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例如耳熟能详的井冈山根据地、白洋淀根据地等,那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怎么建立根据地呢?事实证明也可以,因为残暴的日寇太没有人性,即使冒着极大的风险,百姓仍有强烈的反抗情绪,但游击队须小股存在和活动,要能及时的向山区转移,或者进行“地道战”等特殊战斗。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白洋淀根据地

建立根据地的基础是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游击区域,在此区域内某种程度上敌弱我强,另外的条件就是一支顽强的能够战胜敌人的抗日武装,最重要的是广泛的发动起当地群众,将他们组织起来,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进行肃清汉奸、后勤物质保障、战斗兵员的补充等工作。经济问题也要注意,合理负担和保护商业,执行严格的纪律,在没有确切的通敌证据的情况下不乱没收一个人、一家商店的财物。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苏北抗日根据地

第七章,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日本侵略者停止全国性的进攻之后,必然集中力量打击我们建立的根据地,对根据地的围剿往往是包围性质的,可以采取攻其一点或者一路的方式各个击破。在反围攻中,要注意“竖壁(实行戒严,使敌特分子得不到情报)清野(早日收割成熟的粮食,使敌人没有补给)”,灵活采用战略转移、围魏救赵(集中主要力量围住敌人一部,使敌人主力放弃围攻我根据地转而救援)的战法等等。粉碎敌围剿后,即可准备我方战略进攻,充分休息和训练,解决给养被服枪弹药品问题,团结发动群众,乘胜打击敌人。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战略进攻

第八章,向运动战发展。通俗来说,运动战即指正规部队进行的游击战,因此,在游击队伍和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摒弃山头主义和地方主义,我们要和蒋介石的军阀派系习气坚决划清界限。形成规模的游击队,必须朝着正规军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发展成了私人武装或者地方割据势力,一切正规军均有扶助游击队向着正规部队发展的责任。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华南抗日游击队

第八章,指挥关系。游击队是低级的武装组织,且经常是分散性的,因此在指挥上,不容许高度的集中主义,要给予他们的指挥员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否则,游击战争的高度活泼性就要受到打击。这一点,蒋介石大总统的教训最为深刻,一位统领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甚至要对某一战斗中的营连级单位发号施令,战机稍纵即逝,前方情况他又绝对不如一线指挥官清楚,不失败才怪。但同时也要注意克服游击队指挥体制上的绝对分散主义,否则他们对正规作战的辅助作用将大打折扣。

《毛选》赏析。第二卷第八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下)

同志们,以上即是本文的所有内容。对于如何建立敌后根据地、与强敌周旋、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抓住机会创造主动、捋清各类矛盾关系、反围剿与歼敌等等,直至夺取最后的胜利,你学会了吗?

望我泱泱华夏,千百万先烈染红的旗帜永不倒,屠龙之术再无用武之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