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别人的误解和攻击总会令你生气?稳固的内心能帮你抵挡外界的风雨

作者:誓约TheCovenant

【个人成长•心理】

作者:Bella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早些年被嘲笑过的事,会困扰你很多年,之后再遇上类似的事情,那种不安、难过的感觉又会重新袭来;

领导、同事、家人、朋友告诉你你在哪个方面“特别不行”,你就真的觉得自己不行了,后来再做这样的事,怎么都做不好;

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好,看到别人又轻松又光鲜的样子既羡慕又自卑,听到别人的精彩表现就深受刺激,觉得自己特别没用;

……

这样的体验,会给当事人带来很深的困扰。

但也有很少一部分人,他们真的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都能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他们活得既快乐又专注,似乎从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受到打击。

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别呢?

心理学家David Schnarch提出过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作“稳固且灵活的自我”(a solid, flexible self)。

所谓“稳固”,是指一个人具有非常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并且不会因为外界的否认或者质疑而有所改变。

而所谓“灵活”,是指你的自我概念不会僵化或者停滞不前。

能够建立起“稳定且灵活的自我”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如何达成目标,会按照心中的蓝图满怀喜乐和盼望地向前,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一个人价值的建立至少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来自于外界的评价,即通过别人的尊重、认可、欣赏来获得自尊和自信。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他人眼中的自己来确定自己的模样,通过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值得被爱和被尊重的。

另一个是来自于自己的认知,就是说你对“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着很明确的判断,你有自己的原则,你会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看待自己。

其实任何一个成年人都会从这两个方面来判断自己的价值,只不过人和人的侧重点不一样。

对于更看重别人评价的人来说,如果外界的评价和你的认知与追求相符,那内外和谐,你会得到双重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别人一夸我我就更有上进心,我就会更努力。”

但如果两种认知有差别,就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困扰。比如你受到侵犯很愤怒,但这时候有人说你“小题大做”“斤斤计较”,你就会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去为自己讨个公道。让你放弃,你会很不甘心很委屈;你想去,却又担心这样做会不会被人笑话,甚至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不敢去。

别人的误解和攻击总会令你生气?稳固的内心能帮你抵挡外界的风雨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管是哪种建立价值的方式,只要心里有一个评价标准,就一定想在这个标准下做得更好。

想要做得更好,听起来是一件很积极的事情,为什么这里把它称为“陷阱”呢?

其实,“变更好”这个行为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产生这种行为的动机。如果你是出于需求、爱好或者明确的目的,提升技能、改变性格、增强体力都是很好的事。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追求更好并不是因为有所需要或者渴慕卓越,而是因为对“不完美”“不够好”的焦虑,以及在比较中落后的自卑和不安。

我们理所当然地把“追求更好”视为上进心的表现,却很少考虑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是“足够好”又该怎么办呢?

“我要更美”“我要更富有”“我要有更多研究成果”“我要提到更高的级别”……当我们期待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做法——节制。其实对美好的向往也是需要节制的,这种节制不是逼着自己停下来,而是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知道自己的价值不是被外界所定义的。

在追求“更好”的事情上不设限,会让人不自觉得去催促、逼迫自己,美好一旦过了头,也是会带来伤害。疲劳、焦虑、抑郁、厌食症、慢性疼痛……这些病症都和我们内心对自己的强迫有关。

别人的误解和攻击总会令你生气?稳固的内心能帮你抵挡外界的风雨

回到文章最初提到的“稳定且灵活的自我”。

其实人为什么那么容易受到外在评价的影响?就是因为没有发展好这样一个独立成熟的人格。

你不知道你是谁,你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你就没有一个稳定的评价标准,所以你就特别想往外抓,想通过别人的双眼去认识一个美好且强大的自己。你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比较,并因为比较而感到压抑和紧张。

其实,漂不漂亮、厉不厉害、强不强大……这都是别人对我们的判断,最重要的是,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失去了我现在所看重的外貌、地位、荣誉、财富,我又是谁?

“稳定的自我”就是能体验到,我就是我,不论我做过或没做过什么,我都是有价值的。这份价值不会随着某一个方面的成长或退化而改变,我表现得好不会增加这种价值,表现得不好也不会减少这种价值。

我有这样的价值,别人也有——这就是普遍的“自我价值”。

而还有一种独特的“自我价值”,就是你能认识到我是独一无二的,我虽然普通,却无法替代,我有自己的使命,我有自己的独特价值。我不需要去和别人比较,我活出自己的色彩,就是最充实、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一生。

这种稳定的自我不是被创造的,也不是靠着盲目的自我激励建立起来的,而是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那什么又是“灵活的自我”呢?灵活的自我就是你不会用一个概念去限制住自己,你愿意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探索新的可能。

比如,你对自己的认识是“我是一个意志力很强的人”,然后你不允许自己表现出一丁点软弱,不肯向别人请求帮助,在身体和心理极度不适的情况下,也要逼着自己把计划中的事情做完,那你的自我就是非常固化的,这种固化的自我,会给你带来损害。因为“意志力强大”这件事,只能是人的某一个特点,而不会是人的全部写照,当你过分看重这一点,处处都要求自己“意志力强大”的时候,你就不会允许自己发展出温柔、宽容、灵活等特质。

一个灵活的人,身上是会同时具备多种特质的。这些特质看起来相反,但其实它们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让人能更加自由地应对不同的情况。你会在不同的场合展现出不同的面,但这不是曲意逢迎、八面玲珑,因为你里面还有一个稳固的自我,你有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但同时又能拥抱和发展自己不同的面。

建立起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不需要通过外界的肯定来获得尊严,也不必因为他人的质疑而怀疑某件事的意义。用灵活的自我进行稳定的发挥,你的路会越走越宽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