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所不知道的早期炒作,被炒作致死的明朝女“神仙”《三》

王世贞(1526-1950),字元美,号凤州,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曾领文坛风骚二十余年。著述众多,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弇山堂别集》等。

王世贞家族是太仓的另一大户人家。王锡爵与他都姓王,而且都是名门,就攀上了本家,关系相当好。王锡爵向年过半百的王世贞推心置腹地叙述了事情经过,征询他的意见。王世贞却“俱不甚信”,随着王锡爵来到家中,见到了焘贞。

焘贞对王世贞还比较熟,与他进行了一番长谈,但这番交谈没有让焘贞醍醐灌顶,反倒让王世贞幡然顿悟。王世贞原本就对佛、道宗教颇有兴趣,但总不能领悟,焘贞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理论让他豁然开朗,不可救药地迷上了焘贞的高深理论,对尘世万物的兴趣荡然无存。

当时,焘贞已修炼成功辟谷大法。所谓辟谷,也称绝谷、休粮、绝粒,是道教修炼的一种方法,即通过练气让自己不吃饭以修道成仙。王世贞对焘贞佩服得五体投地,不顾身份拜18岁的焘贞为师,每天都来学习。

凭着王世贞在文坛的巨大影响力,这件事像一阵风吹遍了太仓城,传到了苏州,接着杭州、绍兴、无锡等地闻风而来的文人越来越多。

尽管当时崇奉佛道非常盛行,但真正入佛人道的还是极少,他们都想一睹大师的真容和风采聆听她的教诲,更多的则是想验证此事的真假:一个不到20岁、待字闺中的女子怎能成为大师?

这里面,不乏名噪一时的文人墨客,如写出名著“三言二拍”的冯梦龙,风流才子徐渭、屠隆,以及沈懋学、沈德符、瞿汝稷、冯梦祯等。他们一贯自命不凡,却也都心悦诚服地拜倒在焘贞门下。他们在自己的诗文作品里对焘贞的事迹大肆描绘,焘贞声名日隆。

一些高官大吏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如户部尚书耿定向、兵部主事管志道、吏部侍郎赵用贤等人。他们也仰慕焘贞,在上流社会中广泛交流。一时间,燕贞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必谈话题。她的粉丝越来越多,每天前来求仙问佛的人络绎不绝。

王锡爵见女儿之事已经广为人知,原先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干脆不顾身份,拜女儿为师,并为女儿在太仓城西南角建立了一座昙阳道观,专门用作修炼传教。

焘贞依然很少吃喝,大多数时间都在闭目修炼。当弟子前来求训时,她偶尔会给几个亲近的弟子讲解经文,赐予符篆。但随着人数的增多,她已经不愿见这些凡夫俗子。

万历八年,焘贞征得父亲的同意,要最后一次去为未婚夫祭扫墓地,并说自己将在中秋节前后飞天成仙。六月二十三日的下午,焘贞来到了未婚夫的墓地,洒下了甘露。她看着墓碑一言不发,许久才剪下自己的一揪头发放在墓前,哽咽着说自已将要随真君而去,蝉蜕成仙。

道教认为,修道成功者阴阳已成,形体已无作用,就会像蝉一样蜕去外形,成仙而去。修道之人站在准备好的龛里,把自己的躯壳蜕化在人间,灵魂则飞升人天。这就表明修炼成功,得道成仙。但焘贞在龛里站了一天,却没有飞升。第二次再预言,仍没有成功。几次都不灵,焘贞认为是仪式不够庄重,要补行祭拜仪式。

她的家人被折磨得很是疲惫,年迈的祖母因此患了重病。几个忠心耿耿的弟子却依然对她顶礼膜拜,作诗写文进行鼓吹。他们借着这一机会召开文学沙龙,饮酒品茗,诗词唱和,写了大量的关于焘贞显灵通神的诗文相互炫耀,相互吹捧。

知道这个消息的人越来越多,前来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久,焘贞又告诉众人,她将在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蝉蜕飞升。人们得知消息,奔走相告。

为了那一天,焘贞已经好几天不吃不喝,只是和王世贞等几个亲密的弟子见见面,也不再讲授经文,手里一直拿着她养了许久的小蛇。这条小蛇在时人的作品里经常提到.并被大肆神化,焘贞称它为“护龙”。

刚进九月,太仓城里的外地人就开始增多。人们都是不远千里赶来,想一睹神仙道长蝉蜕飞天的场景。到了九月初九那天,四面八方的人越聚越多,已经有十多万人聚集在大街小巷,整个太仓城是万人空巷。

中午时分,焘贞沐浴更衣完毕,走出内室,面无表情地和家人及几个弟子告别。王锡爵老泪纵横,却一语不发。焘贞带着她的“护龙”,左手握着拂尘,走进早已准备好的龛中,端立在里面。不一会儿,就咽了气。

王世贞亲眼目睹了师父蝉蜕的经过,他后来写道:师父进入龛中之后,突然浑身颤抖,牙关紧咬,脸色发青。也有人说,昙阳大师飞天时面色如生,笑靥如花,须臾升天;还有人说,焘贞蝉蜕时。面色枯黄,站立不稳。这说明,焘贞可能是被毒蛇咬死的,也可能是长期营养不良被饿死的。这一年,焘贞22岁。